臺灣首例狐蝠野放失敗 「蝠寶」疑遭天敵捕食

臺灣狐蝠「蝠寶」野放棲息狀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今年4月民衆通報救援的臺灣狐蝠幼蝠「蝠寶」,經照養後11月中野放,追蹤小組透過無線電訊號,確認「蝠寶」安全生活在花蓮市區。未料本月6日發報器都停留在同一位置,從現場毛髮、殘體研判,已遭掠食者捕食,讓保育人員感到惋惜,也顯示臺灣狐蝠的確面臨天敵捕食的威脅因子。

追蹤小組從現場毛髮、殘體研判,研判狐蝠已遭掠食者捕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蝠寶」是今年4月20日在花蓮文創園區被狐蝠志工通報救傷,被發現時是體重約80克的失親幼體,曾嘗試放在原地等待母蝠接回但失敗,送往位於臺東縣池上鄉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安置。直到「蝠寶」長大到307公克的成年個體,11月12日晚間順利飛離籠舍。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指出,蝠寶野放後採密集追蹤,當時觀察到蝠寶偏好棲息於低矮樹叢內,或樹木中較低的樹枝中,爲降低受犬貓或其他動物騷擾風險,追蹤小組會將其驅趕至隱密處棲息位置。

本月6日早上進行追蹤時發現,蝠寶的GPS發報器疑掉落於日棲點附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本月6日早上進行追蹤時發現,蝠寶的GPS發報器疑掉落於日棲點附近,隨後加派人力搜索周邊環境,發現部分狐蝠皮毛散落地面及骨骸,推測蝠寶已遭受猛禽類的攻擊。

蝠寶野放後,保育人員採密集追蹤,盼能爲臺灣狐蝠保育工作留下重要紀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分署表示,因線索有限,且野外環境因素多樣,經詢問多位專家推論,日間活動型的猛禽可能性比較高,亦直接顯示臺灣狐蝠確實面臨天敵捕食的威脅因子。

花蓮分署表示,「蝠寶」是全臺救援失親狐蝠的第一例,從從通報到照料、養放至死亡,歷經229天的過程,已爲日後臺灣狐蝠保育工作留下重要紀錄,花蓮分署也將就此案進一步分析,提出臺灣狐蝠在野地可能的風險因子外,提升未來臺灣狐蝠野放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