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壽險業信用結構惡化?中華信評好話說盡

(臺灣壽險業的淨值比目前已接近3%的法定最低門檻。資料來源/中華信評)

美國快又大的升息動作,造成臺灣壽險業淨值於2022年上半年出現驟跌,中華信評4日指出,此現象凸顯出壽險業者對於金融市場波動的敏感性,同時彰顯了壽險業者資本管理的難度。

截至2022年6月底止,臺灣壽險業者的股東權益總額從2021年底時的新臺幣2.7兆元降至新臺幣1.3兆元,主因是臺灣壽險業者的投資組合中,美元債券部位佔比顯著較高,隨着利率上升,就造成債券價格下跌。

臺灣壽險業這種帳面上的資產減少,來自市場共業所致,並不是單一業者的風險控管能力問題。

此外,2022年上半年壽險業者的淨值比從8.8%下降至4.1%。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謝雅媖表示,「淨值比」是重要的法定指標,其比率的計算方式爲「股東權益/不包括分離帳戶的總資產」,一旦比率下降,直接反映在股東權益減少。

中華信評指出,7月以來美國的利率仍持續走揚,且標普全球評級總經研究團隊估測,今年還會升息多次,前述的淨值比目前已接近3%的法定最低門檻。

中華信評認爲,壽險業者持有之債券的評價變化,在中華信評對壽險業的風險調整後資本評估中,屬於「中性影響」,而非負面衝擊等。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資產相較,壽險業者在處分其債券投資相對受到限制。

臺灣壽險業因爲有長短期保單、外幣投資和新臺幣主部位等挑戰,業者需要有效監控投資組合的利率敏感性,以及保單負債到期結構相稱的需求。中華信評認爲,壽險業者需要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以及積極的資本管理,來因應近期的市場波動,這也將有助於壽險業者從升息中將可能利益最大化,併爲即將改變的資本監理制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