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素顏」是怎樣?臺博館開展 圖鑑、插畫揭秘趣
繪自然特展展場。(圖取自臺博館官網)
臺灣「素顏」是怎樣?近距離看福爾摩沙,從植物、鳥類圖鑑探究竟!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林務局以科學繪圖爲主角,共同推出《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介紹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多元創作嘗試。展品包含上百件國內外精彩的動植物、地質等圖鑑及科學插畫,結合實境野外踏查影音,引領參觀者認識臺灣難得一見的「素顏」之美。
策展人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理事長鬍哲明介紹臺灣的第一幅科學繪圖「蓪草」圖。(圖取自臺博館官網)
本次展覽呈現科學繪圖歷史,並將臺灣動植物、生態用繪圖表現,對繪圖的未來進行闡示,也正是實踐新時代博物館除了展示、教育功能外,更應成爲「社會的良心」,透過策展發現問題、呈現問題,引動社會溝通、討論的角色。
繪自然特展展出多幅適合親子共享的手繪圖鑑。(圖取自臺博館官網)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理事長鬍哲明提及本次特展的亮點在於1852年由英國博物學家在臺灣畫下的「蓪草」圖,不但是臺灣的第一幅科學繪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依照分類學命名發表的臺灣植物。還有被譽爲「美國國寶」、曾在蘇富比拍賣上創下731.25萬英鎊天價紀錄的《美國鳥類》(The Birds of America)圖鑑全臺唯一的復刻本,以及臺灣最新、記錄最齊全的《臺灣野鳥手繪圖鑑》原畫、臺灣最早的植物誌《臺灣植物圖譜》等,都在本次展覽中精彩亮相。
齊柏林導演以高空鳥瞰的方式帶領人們看見臺灣,本次特展則透過一幅幅畫作,近距離呈現臺灣之美,例如17世紀荷蘭製圖師凡布斯繪製的臺灣地圖,記錄400年前的臺灣素顏,並詳盡描繪臺南一帶;19世紀法國新聞雜誌《世界插圖》所描繪的基隆、淡水出海口地形圖,以平行視角的地景圖讓法國民衆第一次看見臺灣的「長相」。
繪自然特展展場。(圖取自臺博館官網)
攝影技術普及之前,繪圖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具有客觀性質及自然物特徵的科學繪圖,不僅記錄自然世界的履歷及獨特個性,有些甚至成爲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如同科學界的「水水」們。科學繪圖展現了科學研究中軟性、浪漫的一面,但事實上,科學繪圖家對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做實驗一樣嚴謹。
本次特展邀請到科學繪圖家現場作畫,並接受觀衆提問,觀衆也能拿起紙筆,描繪展場中的標本,體驗科學繪圖的辛苦與樂趣,完成的作品還可在展場發佈,與其他觀衆分享交流。另外,展場DM更藏有驚喜,讓觀衆可把「臺灣穿山甲」的「美圖」帶回家收藏。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中)、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右)、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左)代表接受國語實小生態小尖兵生態觀察作品,共同呼籲大衆關心環境。(圖取自臺博館官網)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展期:1月22日~5月30日
地點:臺博館南門館(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紅樓2樓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30至下午5:00(每週一及除夕、初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