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維持「穩定」 惠譽主權評等 逾半地區轉差

臺灣的主權評等等級,目前仍維持惠譽授與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爲AA,展望穩定。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爲長期信用評等「AA+」,評等展望穩定。在標普AA+等級國家中,還有澳洲、紐西蘭、芬蘭和美國等。

穆迪信評則在2022年9月把Aa3等級的臺灣主權評等展望,自「正向」下調一階至「穩定」,理由是臺海危機升高和中美關係緊繃,已造成經濟決策和政策有效性更負面的影響。理由和此次大多數被列入評等展望負向的主權政府,大爲不同。

惠譽主權評等分析師團隊指出,由於高通膨對政府收入和名目財政效益已造成損害,升息加重各國償債成本,拖累經濟成長,形成惡性循環,可預知2023年的基本主權信貸條件將比2022年更糟。惠譽指出,在2022年底、2023年初重新檢視各主權政府最新情況,雖評等展望負向數目佔比仍有15%,但相對疫情爆發的2020年有所改善,歐美國家優先解隔離的經濟復甦,一直持續到2022第三季後,抵消俄烏戰爭對經濟動能的外溢衝擊。

惠譽強調,2023年各國政府的挑戰極明顯,不像2022年初沒人預測到俄烏戰爭爆發,地緣政治風險意味着政策決策可能要以非經濟考慮爲優先,間接危及貿易和投資,更緊縮的全球貨幣政策亦會使部份央行的隱藏借貸風險上升,特別是在低利時期向外融借的美元部位,恐成爲2023年主權違約的地雷。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對137個主權政府進行的評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都出現評等展望由穩定轉爲負向的情形,而最糟的個案是非洲加納,12月兩度下調主權評等及展望至最差的“SD”(選擇性違約),等於宣佈原本就有主權評等違約可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2022年底已開始出現違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