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物流競爭力全球排名第16 海關、基礎建設卻落後

SOLE美國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理事長詹斯敦,遍歷美、中、臺的物流產業變化,他將運用多年的資歷,力推臺灣物流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圖/財訊提供)

《財訊》採訪團隊眼前這位蓄着美式胡,一身時尚打扮的型男,是SOLE美國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新一屆理事長詹斯敦,看似從時尚圈走出來的他,竟是位物流產業專家。一如這樣衝突的反差,詹斯敦將帶着新思維,爲仍然傳統的臺灣物流產業注入新點子。

快遞員出身 與物流業結緣

詹斯敦有位外交官父親詹秀穎,求學時期幾乎跟着父親各國駐地,精通英文、西班牙文、中文等語言。紐約州立大學商管系畢業後,他經過父親朋友的介紹,進到FedEx旗下子公司做起「與國際商務有關的工作」。

「到最後我才知道原來就是快遞員,每天就是繞甘迺迪機場一圈,收取進口到紐約的報關文件,薪資是每個月1200美元。」接受《財訊》採訪時,詹斯敦苦笑着回憶人生的第1份工作,工作內容一度讓他心灰意冷,但也成爲他踏進全球物流產業的機運。

因爲大型物流業者在全球各地都會有合作的貨代公司,詹斯敦因此被當時還在臺灣營運的永聯貨代挖角。回到臺灣後,他先後陸續嘗試過貨代、供應鏈軟體系統等工作,也正好碰上了臺灣政府爲了改善大企業的外部物流,而推動的「物流D計劃」時代。

根據《財訊》報導,當時,臺灣的物流產業十分落後,有時還得靠着傳統的電話或傳真進行貨物確認。恰好,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的創辦人蘇隆德,希望引進美國的物流體系認證,而有美國物流背景的詹斯敦,就飛到了美國,將SOLE美國國際物流協會的物流架構引進臺灣,這樣的經驗也讓詹斯敦在2002年成爲臺灣分會的理事長,當時年僅27歲。

其後,詹斯敦又爲了幫助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切入中國供應鏈顧問業務,飛到了中國工作,甚至自行創設了物流諮詢顧問公司。在中國工作了10年,一度也以爲要在中國常駐的他人生峰迴路轉,爲了專注治療被診斷有嚴重聽損的兒子,2017年回到臺灣。

《財訊》也發現,今年,詹斯敦2度當上SOLE美國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理事長。他重新盤點臺灣物流產業的發展,發現臺灣的物流依舊是破碎並缺乏數位化的行業;但換個角度思考,傳統的流程如果能夠變革、營運模式也可以嘗試創新,整個產業可以突破的機會點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