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需要鐵穹系統嗎?

以色列海軍從薩爾5型護衛艦上發射艦載「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飛彈。(資料照/以色列海軍)

鐵穹防空系統在這次以巴戰爭中聲名大噪,臺灣面對大陸火箭及導彈威脅更甚於以色列,有沒有需要部署鐵穹?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2021年曾在遠景基金會發表《臺灣需要鐵穹系統嗎?》專文表示,以鐵穹爲藍本式的思考有巨大盲點,因爲我們的對手是能力遠超過哈瑪斯的中國。

丁樹範在文中表示,以色列和佔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於本年五月初爆發新的緊張和衝突。在衝突中,代表巴勒斯坦人的哈瑪斯(Hamas)組織從控制的迦薩走廊(Gaza Strip)連續10天朝以色列南部發射4000枚卡桑火箭(Qassam rocket)。

在此衝突中,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引起軍事迷高度興趣。以色列國防軍(Israeli Defense Force)稱,鐵穹系統成功攔截90%由哈瑪斯發射的卡桑火箭和5枚無人載具。軍事迷關切的議題是:鐵穹系統的攔截率真有那麼高嗎?爲什麼那麼高?對臺灣的意義是什麼?

面對卡桑火箭的缺點,哈瑪斯應該知道如何從戰術上克服鐵穹系統的攔截。克服的方法是大量密集發射卡桑火箭,穿透鐵穹系統的攔截能力。問題是,在以色列嚴密控制下,大規模精密標準化生產應該非常不容易;製造可能只能用手工方式偷偷爲之。更何況,製造完後的貯藏保存也不容易。哈瑪斯想要發展的無人載具應該面臨同樣困境:具精密攻擊能力的無法進口,也無法大規模精密標準化生產,只能用手工慢慢組裝簡單粗糙的無人載具。凡此,使鐵穹系統相對容易應付而具有相當功效,雖然其攔截率不必然達到90%。

臺灣面對的軍事威脅遠遠高於哈瑪斯對以色列的威脅。1995-96年臺海危機後20多年的發展,使中國軍隊已具備多種攻擊臺灣的工具,包括有形的傳統軍種和火箭軍的武器裝備,及正在快速發展但無形的網路電子攻擊能力。而且,其具備精準、快速、致命的攻擊能力。

以導彈而言,據悉其已部署幾百枚針對臺灣和臺灣近海的近、中程彈道導彈,且這些導彈配備定位系統,具備精準攻擊能力;這些導彈可以快速機動發射及變軌,而不易被反制攻擊。另外,中國軍隊也部署大量攻擊距離不等的巡弋飛彈。於必要時中國可以大量生產製造這些導彈。甚至,中國已有研製各種導彈的技術,可以改進其性能。凡此,都不是反導彈系統可以輕易處理的。

這表示,臺灣面臨中國軍隊龐大的軍事威脅時,以鐵穹系統爲藍本式的思考有巨大盲點,因爲我們面臨的對手的能力遠遠超過哈瑪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