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臺韓關係不太可能改變

韓國總統大選結果今天可望出爐,學者表示,不論韓國會否政黨輪替,臺韓關係都不太可能有根本上的改變。圖爲韓國總統大選9日登場,首爾民衆投票情形。(中新社)

韓國總統大選結果今天可望出爐,文在寅政府的親中、親北韓路線能否維持,將會是國際關注議題。至於臺韓關係方面,學者表示,不論韓國會否政黨輪替,臺韓關係都不太可能有根本上的改變。

今年是我國與韓國斷交30週年,當年的韓國政府在斷交後除了要求中華民國駐韓國大使館人員於24小時內離境,原屬中華民國的大使館等資產和土地均被韓國政府接收並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爲新的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還要求旅韓漢城僑團、僑校停止懸掛中華民國國旗等。如此激烈的手段,使我國政府及國民深感背叛及羞辱;90年代後期,「反韓」曾是一世代人的共同記憶。

即便近年來臺韓互訪觀光客屢創新高,韓國文化席捲臺灣,「韓流」在臺灣也成爲顯學,但是韓國政府仍相當顧慮中國的感受,臺韓官方關係依舊進展有限。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去年底受邀參加韓國官方色彩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主辦方卻因爲「考量兩岸關係各層面」,臨時取消唐鳳的邀請。我外交部也不留情面回批韓方在會議當天取消邀請很失禮,不說明理由更加失禮。

前駐韓外交官、韓國昌信大學榮譽教授劉順達指出,韓國根本沒把臺灣放在眼裡面,無論是執政黨政權延續,或是政黨輪替,他們的焦點只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對臺灣的關係不會有什麼改變。

劉順達表示,如果是反對黨的尹錫悅當選,基本上跟中國大陸以及北韓的關係不會像現在的文在寅政府這麼好,反而會傾向加強與美日的關係。不過臺灣也不用自認爲跟韓國是站在同一陣線,韓國就算不親中,但臺韓關係仍是一碼歸一碼的兩回事。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劉德海則認爲,尹錫悅當選的話,一定會加強韓美關係,韓國的路線會相近於臺灣,臺韓可能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如果是李在明當選的話,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劉德海說,尹錫悅與李在明的長處都不在外交,而現在韓國的氛圍也是對中國非常反感,因此這次選舉兩人都對中國避而不談,內政纔是決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