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進攻國際 董陽孜書法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董陽孜將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創作巨幅書法作品。(自在工作室提供,汪德範攝影/李怡芸臺北傳真)

以「寫大字」作爲當代藝術手法的臺灣藝術家董陽孜,將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首次的在美大展《大廳委託創作:董陽孜-對話》,董陽孜將爲博物館大廳創作兩件巨幅漢字書法作品,融合當代視角與傳統書藝,帶來文化對話。

董陽孜的作品包括「臺北車站」大字,「雲門舞集」與「金石堂書店」的識別字體、桃園機場海關「出境」及「入境」字樣,以及經常出現在各書封上,可說已融入臺灣人的生活。她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大展將自21日起至明年4月8日,已獲美國《紐約時報》大幅刊出專訪報導。

董陽孜在專訪中提到常將自己比作音樂不斷變化的爵士樂手,在她的書法作品中沒有兩筆是相同的,爲創作注入即興成分。她也將藝術生涯歸功於臺灣,「在臺灣,無限的自由讓我可以一心一意去鑽研我的藝術」。

董陽孜的《對話》展包括兩件覆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兩側牆面的巨幅書法作品,作品高約362公分、寬約725公分,內容摘錄自漢籍古典文本,以韻律流動的筆觸描繪漢字之美,使文字與新古典主義建築產生共鳴。

前總統馬英九長女馬唯中,兩年前出任大都會博物館當代藝術部亞洲藝術副策展人,是促成董陽孜此次展出的關鍵人物之一,也是此展的策展人,21日並將於開幕講座上與董陽孜對談,分享創作的挑戰及心得。

董陽孜自幼學習書法,並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美國麻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修習藝術與油畫,結合西方繪畫與東方書法精髓。董陽孜以其獨特的巨幅草書風格聞名,作品不僅保留書法的精髓,還加入當代藝術的構圖理念,讓漢字在空間中充滿動態與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