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管理精細化 提升居民幸福感

一場大雪過後,興華街便道磚靚麗如新。去年7月完成路面改造的興華街,首次採用了厚8釐米、長寬各60釐米的便道磚。該便道磚屬仿石材材質,不僅外觀上簡潔現代,而且結實耐用,平整度高、滲水性強,鋪設工藝跟家裡鋪設瓷磚一樣,整體呈現效果美觀大方上檔次。

一塊塊小小的人行道磚,看似不起眼,卻與市民的出行息息相關。它承載着太原人的幸福,體現着文明城市建設的溫度。

道路更加“筋強骨壯”

去年9月份以來,在省城的各條主幹道上,時常能聽到機器轟鳴聲。市政建管施工人員通過清縫、熱烤、灌注,將修補材料注入到路面已開槽的裂縫處。

“瀝青路面一旦出現坑槽和裂縫,雨水有了空間就容易留存。長期雨水滲透浸泡,會影響路面瀝青面層、基層穩定。同時,在過往車輛的動態碾壓作用下,會讓路面逐漸鬆散破碎。”市城鄉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養護科負責人原永強介紹說:“若不及時修補,病害將會進一步擴大,路面平整度變差,行車舒適度下降,既容易造成潛在的通行隱患,也加大了後期道路養護成本和資金投入。”

2023年,該中心開展秋冬季養護專項行動,已快速處理主次幹道道路裂縫超過20千米, 讓道路更“筋強骨壯”。

小井蓋,大民生。我市城市道路上有10多類窨井設施,井蓋安全直接關係着羣衆出行安全和城市形象,直接關乎市民出行的“微幸福”體驗。爲解決窨井蓋周邊凹陷高低不平的問題,市市政建管中心對城市快速路、主次幹道井具、井周病害進行逐一排查,共排查出內部井具病害569處、外部井具病害266處。新更換的井具,全部爲防沉降井具,具有“六防(防沉降、防滑、防響、防盜、防跳蓋、防移位)”的優點。相比傳統井具3至7天的養護週期,這種新型井具通過採用柔性材料“瀝青混合拌料”,幾乎不需要養護便可直接進行道路面層鋪設,對交通流量大的路段養護施工產生革命性影響。至去年11月中旬,該中心累計更換防沉降井具近600座。城市道路養護從細微處出發,讓居民體驗安穩“幸福路”,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2023年,市市政建管中心在濱河西路養護中應用投資小、施工速度快、更爲環保的溫拌超薄磨耗層預防性養護施工工藝,養護面積近2.7萬平方米;在濱河東路祥雲橋不封閉交通條件下,引入了地聚合物注漿加固技術,通過夜間打孔注漿方式,固結水穩和土路基,提高了道路承載力;在井具、井周病害處治過程中推廣應用了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材料,解決了普通混凝土材料養護時間長、影響交通通行的難題……

施工不再“開膛破肚”

如果把城市空間比作人體,把城市更新看作外科手術,那每一次道路開挖就是對城市的一次“開膛破肚”,不僅給城市留下難看的“疤痕”,也對居民出行、環境保護等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今,“開膛破肚”正在逐步被“微創手術”所替代,現代化的施工工藝、技術、材料、設備、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杏林四條是位於城北地區的一條小街巷,全長只有180米,其污水管道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經排查發現,該街巷污水管道內壁腐蝕嚴重,結構發生變化,管道接口漏水,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破損管道長約150米,位於綠化帶內,緊鄰居民區,人流密集,道路兩旁店鋪衆多,地下管網複雜。市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一所採用非開挖靜態破拆換管技術,對杏林四條破損管道進行了原位換管——該技術主要是利用靜態破拆設備牽引破拆頭,拉着新管道替換舊管道,而舊管道也會因爲新管道的存在擠壓到周邊的土壤中,讓土壤密度更大,以更好地保護管道。

2023年,市市政建管中心在東中環污水隱患處置中引入微頂管施工工藝,在迎春街污水隱患處置、長風西街新晉祠路口施工中採用靜態破拆施工工藝,漿膜內襯、紫外線固化、定位修復等技術的採用,也解決了一批小管徑排水設施的修復難題。“修復破損管道時,經常聽周邊居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動靜小了’。”道排保障一所副所長劉明傑介紹。

運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助推城市維護精細化管理,練好城市管理“繡花功夫”,正在我市取得良好成效。“在確定來年的養護計劃時,我們使用道路多功能檢測車對道路坑槽、下沉、龜裂等問題進行檢測,依據檢測報告制訂養護計劃;使用杆式潛望鏡對上報的排水管網隱患和情況進行逐一覈查,提高了設施養護的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原永強表示。

治理城市“空中飛線”

雜亂交錯的空中線纜,像織在城市上空的一張張“蜘蛛網”,不僅影響街道環境,更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近年來,我市在逐步消除主次幹道“蜘蛛網”的同時,向橋樑私拉亂接線纜“開刀”。去年10月中旬,按照市城鄉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市市政建管中心對市區範圍內1000餘座橋樑開展摸排,共排查存在私拉亂接現象的橋樑70餘座、違規敷設線纜3.7萬餘米。

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龍城大街平陽路通道、南內環長治路高架橋等處的架空線纜問題,城管部門要求相關單位自行清理拆除廢棄、無用、私接、亂掛的線纜,線纜產權單位完成保留線纜的維護工作,市政橋樑管護人員完成保留線纜的綁紮加固並對逾期未自行清除的線纜依法予以集中清理。

敦化南路五龍口海鮮市場跨線橋長220米、寬12米,原有通信單位線纜架設比較混亂。去年10月底,以敦化南路五龍口海鮮市場跨線橋爲試點,我市啓動橋樑線纜整治工作。市市政建管中心橋樑管理所建設線纜橋架約500米,橋架選用防火防雨噴塑材質,引地後採用PE管(聚乙烯管)跨路連接道路兩側,再將橋樑線纜與道路線纜實現有序對接,避免了線纜私拉亂接。同時,在橋樑兩側4個端點安裝監控攝像頭,對線纜橋架實時監測,進一步規範了線纜敷設行爲。

“看着頭頂的‘蜘蛛網’越來越少,心裡也變得清爽起來。”小店區平陽路一社區居民陳民諒對附近街頭的變化深有感觸。

文明,已成爲太原這座城市的底蘊與靈魂,它滲透於城市的發展中,融合在百姓的生活裡。記者 任曉明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