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大媽誤信投資被騙40萬元 再遇假律師活剝二層皮

詐騙集團在臉書投放反詐騙組織廣告,吸引遭詐騙被害人聯繫,進行二度詐騙。(警方提供/王煌忠臺中傳真)

臺中市烏日區郭姓婦人,因假投資遭詐40萬元,爲了取回損失積蓄,誤信假律師說詞,不旦陷入愛情陷阱,又被詐騙損失50萬元。(警方提供/王煌忠臺中傳真)

詐騙手法不斷更新,利用臉書投放大量廣告,宣稱駭客集團或是公益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協助遭詐騙的民衆追回款項,讓被害人陷入二度詐騙圈套,臺中市就有1名郭姓婦人,誤信假投資遭詐40萬元,看到臉書投放廣告聯繫自稱「公益法律援助機構」,又陸續轉交價值50萬元虛擬幣及10萬現金,損失慘重。

臺中市刑大表示,二次詐騙的手法及話術,是詐騙集團在臉書等網路社羣投放大量廣告,鎖定曾受騙被害人,宣稱先前遭騙取款項可利用「黑客技術」或是「法律訴訟」等方法免費追回款項,等被害人主動上門聯絡,一旦確認被害人還有剩餘的財產,便要求被害人預付保證金或是假扣押金額,以利協助追回款項。

臺中市烏日區1名從事餐飲服務工作的50歲郭姓單身婦人,因假投資案件遭詐騙40萬元,報案後仍未追回款項,遂透過網路搜尋「如何追回詐騙金額」,看到臉書投放的廣告後主動聯繫對方,對方自稱「公益法律援助機構」,擁有「高級IT部門」,可利用駭客技術幫忙駭進詐騙集團的系統,將詐騙金額轉回其帳戶內。

郭婦不疑有他,一步一步配合對方的指示,陸續匯款價值50萬的USTD虛擬幣及10萬元現金當作保證金,還中了對方的美男計,以爲遇到了網路真愛,最後失財,「阿娜答」也音訊全無,才知道遇到二度詐騙。

臺中市警局統計,2023年1月至12月,受理假投資手法的詐騙案件達856件,損失金額1億6138多萬元,提醒民衆若不慎遭詐騙時可至警察機關報案及諮詢,千萬別輕信網路上的不實資訊,免得遭到二次受騙,也可直接撥打110或165專線進行查證,避免遭到詐騙而造成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