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婦關節痛到不能轉門把 生物製劑助她好轉
因患者發病後及早治療,故手指關節仍能正常活動。此爲患者手部X光影像。(亞大醫院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臺中63歲馮姓婦人4年前感覺手部關節、頸部不舒服,且有容易疲倦的情況,有時甚至會痛到連門把都無法轉動,就醫檢查確診爲類風溼性關節炎,透過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獲得改善;另名66歲李姓婦人也有類似情況,最後尋求生物製劑協助控制病情。醫師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已列入重大傷病,若不妥善治療,恐造成失能。
馮姓婦人告訴醫師,她4年前開始出現關節、頸部不舒服的症狀,剛開始發覺雙手的手指、手腕都有紅、腫及發熱情況,之後就疼痛難耐,連要轉門把、開飲料瓶蓋都沒辦法,感覺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其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通常好發於女性,若幼年發病又未獲得適當治療,則可能造成殘疾、進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目前醫界認爲其與基因、環境有關。
陳俊宏表示,此疾病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攻擊自己的關節,造成關節發炎、變形,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危及生命。目前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及免疫製劑,若經治療半年仍效果不佳,則可考慮第二線的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或小分子生物製劑治療。
陳俊宏說,患者在發病後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且其從出現症狀到確診通常需要7至10年時間,呼籲若小關節出現症狀,就要提高警覺,有易感體質的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並就醫,接受適當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