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推動區區有親子館 挨批拿Mini館充數

臺中市西區Mini親子館隱身在複合式商辦大樓內,在地居民多不知道有這個空間。圖/黃守達提供

臺中市推動區區有親子館,目前親子館16處、Mini親子館11處,但議員批評,神岡、龍井、大安仍未設置,Mini館由托育資源中心更名而來,依然空間狹小、常預約不到場次,改個名字「換湯不換藥」,不能只是喊口號。臺中市社會局表示,過去5年親子館從4處增加到16處,Mini館也重新規畫,充實托育資源,預計2026年可達成目標。

潘姓家長說,中市的Mini親子館空間小,受限於場地規模,課程場次也不多,往往一開放報名,10分鐘就秒殺,「宛如在搶演唱會門票」;Mini館只要有課程就無法入館,加上週日、週一休館,可開放時間很少,想就近使用都不行,還是得跨區到鄰近的大型親子館。

臺中市議員張家銨說,Mini館原本是托育資源中心,換個名字改爲Mini親子館,但過去托育資源中心空間較小、服務人數受限,家長常預約不到場次,現在更名後還是如此,市府不能爲了達成「區區親子館」的目標,卻只是改名「換湯不換藥」,空間、內容都要實質升級,不要淪爲喊口號。

臺中市議員黃守達說,中區、西區的Mini館,活動空間有限,設備相對簡單,尤其西區Mini館更隱身在複合式商辦大樓,在地居民多不知道有這個館;Mini館應當成暫時性措施,市府應兌現區區「親子館」承諾,不該拿Mini館充數。

社會局指出,盧秀燕市長上任前,臺中市僅有4間親子館,現已增加到16間,Mini館有11處,神岡親子館預計5月開幕,2026年全市29區,將有31間親子館,達到「區區親子館」目標。

社會局說,民衆常把托育資源中心,誤爲是提供托育服務,爲方便區分才更名Mini親子館,現有11間Mini親子館,規畫圖書區、積木區、大肌肉活動區、手作區、益智區、角色扮演區等,可供0至6歲幼兒家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