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事了!學者張維爲因談美國走向衰落,被網友怒噴:復旦之恥

網絡世界中,有好多知名的學者和專家,粉絲數量多得嚇人。

特別是當重大新聞或者熱門話題一爆發,他們發表的觀點往往挺有深度,講得頭頭是道,人們就很喜歡。

像司馬南、張維爲、胡錫進這些人在網絡上就挺火的,粉絲數輕輕鬆鬆就過千萬。

他們說起國際大事,那點兒切入的角度和想法特別新鮮,內容也深刻,好像每一句話都戳中人心似的,他們一出視頻,粉絲們絕對是叫好聲一片!

不過,說來也巧,張維爲前段時間談起美國問題,可能話說得太犀利,結果網上有人不買賬了,直接批他是“復旦之恥”。

具體怎麼回事呢?聽我娓娓道來!

事件回顧

最近,電視上一檔討論政治的節目裡,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問了個問題:

“有學者說,是因爲美國政府不夠強大,這纔有了一個強勁的社會市場,才能孕育出像硅谷、好萊塢這樣的地方,出現像馬斯克、比爾·蓋茨這樣的大佬,這是怎麼回事呢?”

面對這個提問,主講的張維爲給出了他的看法。

他說,很簡單,美國體制確實曾經在歷史上取得過成功,但是它的體制缺陷也導致了它最終必然會衰退。就像現在,人家都說進入了“後美國時代”,不管是馬斯克,還是Sora和ChatGPT,都無法改變這個局面。張維爲說,這就像是中國人說的大道理和小道理,大道理上,美國註定了是要走下坡路的。

另外一位學者範勇鵬就這個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得直白些,這實際是自由和創新之間的事兒。今天中國社會有種誤解,以爲只有自由纔有創新,經常拿馬斯克作爲例子,但這是錯誤的認識。

如果不自由到極點,像奴隸那樣,那肯定沒什麼創新。但是不是說一旦自由了就自動能創新,這事兒沒那麼簡單。因此,自由與創新這倆,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它們之間是個複雜的、辯證的關係。

網友發聲

就這段視頻被傳到了網上,瞬間引起了巨大反響,本來我以爲大家都是和張維爲老師一個思路的,沒想到的是幾乎清一色的都在噴他,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是不是剛批判完,就偷偷移民美國了”

“知名大太監,一個時代的恥辱”

“復旦之恥”

“以一己之力拉低百年復旦好幾個檔次,順便還坑了同濟一把”

“他就靠這樣搏眼球賺流量”

關於網友對張維爲的各種吐槽,我就覺得大家要冷靜看待。

網絡上的聲音,永遠都是各種意見一大堆。張維爲老師一談美國問題,網上評論就炸了鍋。

但是可別忘了,張維爲這些人能火到今天,成爲名人,背後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不是嗎?

我覺得,他們作爲學者和專家,確實擁有一定的學識和見解,能在複雜的國際問題上提供自己獨特的視角。

比如說這次張維爲談“後美國時代”,雖然聽起來挺悲觀,但他這是基於自己研究和觀察得出的結論。

我們這些普通人,可能對這些國際大事看得不那麼深刻,所以他們的見解有時候確實能給人啓發。

網上的批評聲音雖然很大,但也不能全當真。

因爲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只是不同意他的觀點,於是就上升到人身攻擊,這就有點過了。

就拿“復旦之恥”這話來說,評價一個人或他的成就,不能只看一兩件事,更不能因爲幾次言論就否定他的全部。

當然,張維爲老師雖然是大名人,說起話來可能火花四濺,挺吸引人,但也正因爲這樣,有時候可能會引來爭議。

這就跟火鍋辣條一樣,有人愛,有人怕。所以他的一些看法,確實可能會不小心踩到某些人的紅線,引起不滿。

但這也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大家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

至於說他的內容是否正確,這個得靠時間來證明。

畢竟,對於國際政治這種複雜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的對錯。重要的是,通過他們的討論和爭議,大家能加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思考。

對於張維爲老師那些意見分歧的問題,可能真的只不過是大夥兒看法不同。

確實也沒必要因爲一時的爭議就全盤否定一個人。製造噪音簡單,但懂得欣賞和理解不同聲音纔是真本事。

畢竟,這世上沒有絕對的黑和白,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咱們自己去稱量世間的輕重吧。

要說美國是不是在走下坡路,我是沒什麼心情去在意這個,咱們普通人還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