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傳統市場未來 臺日團隊走入萬華

村上大陸汲取市場及海潮音,打造臺灣市場的未來之聲。(新富町文化市場提供)

臺灣傳統市場在未來將如何變化?邀集臺、日等地9組創作者發掘並探索萬華傳統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推出《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大展,透過創作者發掘在地創作潛力,帶出各自看待未來傳統市場的新可能性。

這次展覽以創作接力方式逐步完成,三階段的展期各由3組創作者進行創作與呈現。創作者村上大陸發現「市場中很少見到小孩子的身影」留意到傳統市場訪客的年齡斷層現象。擅長以廢棄物件創造特色音響的他,於臺北各地市場採集老物件,創作聲音互動作品《未來的聲音—交錯臺灣市場時空的音響生命體》,內容混制舊市場的廣播放送、臺灣海島特色的海潮聲,以及現地採集的市場聲響,將期盼吸引年輕族羣聽見創作者想像中市場未來的聲音。

日本建築職人大野宏曾在東日本大地震災後,以廢棄竹料建構了維繫居民情感連結的聚會所,此次他從臺灣美食小籠包獲取靈感,走進萬華富山蒸籠老店拜師學藝,透過觀察第三代繼承人蕭順焜的技藝,進一步將蒸籠改造爲燈具與家飾,讓傳統技藝翻轉出更多走入現代生活的可能性,他也希望作品未來延續生產,打造新的「傳統」。

「市場所代表的擁擠和人情味,是否能在身體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劃上等號呢?」臺灣創作者monouno汲取人們日常對於市場的印象,將身體與心理的反差感,及市場常見的鐵件設備,具象化爲可移動的休憩區,創造讓年輕世代感受市場的方式。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7年經營轉型新富町文化市場,認爲舊有傳統市場作用雖逐漸消逝,但市場作爲聚集內外事物的功能並沒有被取代,藉《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希望以國際創作交流,爲城市翻新注入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