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王公拜相圖」壓軸 20套明代人物畫港故宮登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4日推出專題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的第四期共20套展品,當中有5件爲國家一級文物;圖爲唐伯虎的「王公拜相圖」局部,該畫爲國家一級文物。(中新社)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展覽第四期、即最後一期4日開鑼,展期至11月30日;今期共有20套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全新珍品,其中5件更是國家一級文物,數量爲四期展覽中最多的一次,包括仇英的「臨蕭照高宗瑞應圖」、唐寅(唐伯虎)的「王公拜相圖」、周臣的「明皇遊月宮圖」等。

綜合大公、文匯報報導,中國人物畫歷史悠久,是比山水、花鳥更早成熟的中國三大畫科之一,在明代更迎來新的發展和特色。今期展覽精選20套名家名作,其中5件爲國家一級文物,包括仇英的「臨蕭照高宗瑞應圖」、唐寅的「王公拜相圖」、周臣的「明皇遊月宮圖」、倪端的「聘龐圖」及曾鯨的「葛震甫像」。

「王公拜相圖」出自唐伯虎之手,該畫作是唐伯虎同鄉、明朝重臣王鏊應詔出山時,唐伯虎爲他餞行而繪。圖中王鏊身着官服,端坐於馬車內,在三名僕童的伴隨下,馬車緩緩由深山駛出,山道崎嶇,似暗示王鏊出山任重道遠。

「葛震甫像」描繪的是明代名士葛一龍中晚年樣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蔣方亭表示,畫中的葛一龍雙目炯炯,長髯白袍,一派儒者風範,面部刻畫細緻,以淡墨繪輪廓,再用赭石烘染鼻子、面頰等處展現凹凸層次,「這幅畫是用一層層的墨色來展現層次,在中國畫中比較少見,與西方的素描有相似之處。」

其他重點展品還包括明代丁姓畫家的「五同會圖」,描繪明中期五位蘇州籍高官在京城雅集的場景,觀衆可藉此瞭解明代官員交遊的情境。由晚明畫工所繪的「清明上河圖」仿本,大體沿用北宋張擇端原作的構圖與畫法,但畫中建築、城郭、橋樑以及人物活動等有較多改動,猜測是融入了明代蘇州城的部分實景,可作爲明代江南風物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