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美館工程減項沒空調 市府追編20億再3年完工

桃園市立美術館工程減項沒空調也沒電梯,文化局暫追編9億元逐步補回工項,預計要延至2026年才能完工。(桃園市工務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原斥資37億元建置地下2層、地上5層的市立美術館,不過當時遇上種種因素導致發包困難,採取先減項併發包主要工項,導致現在內部沒空調,景觀也沒設計,遭民代批評是半成品,市府要再砸20億元逐步補回工項,預計2026年完成。

六都之中獨缺桃園還沒有市立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於2020年12月開工,規畫在中壢青埔高鐵特區以37億元建置桃園市立美術館及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其中兒美館已陸續建置完畢,將於明年4月兒童節開館迎客,但桃美館因先前工程不斷被減項,現在纔要陸續追加,完工日期預計延至2026年。

市議員舒翠玲批評,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經手的工程可謂是問題百出,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綠建築遭降爲銅級,還要加貼隔熱膜才能達標,蘆竹國民運動中心、北景雲計劃則有低級的漏水狀況,而市立美術館外牆都蓋好了,室內沒有空調,連廁所、機電室都仍不完備,她直呼「難道要把牆壁敲掉重做或在牆上做明管,這能看嗎?」砲轟市府同意工程減項拚發包,最後還要籌錢補破洞。

文化局副局長暨美術館代理館長王麗娟迴應,經盤點若欲補回被刪減掉的工項,原先爲8.96億元,若再加上近年的物價調整,初估將增至20億元,以建置空調、景觀、機電跟照明等,由新建工程處代辦,未來會密切留意工程進度及情形做滾動式調整。

工務局長汪在宙坦言,遭刪減的工項包含有景觀工程的屋頂及地面景觀工程、室裝工程的地坪及傢俱工程、機電工程的智慧和燈具工程,還有指標系統、空調設備、機電設備等。桃美館當時因疫情升溫、原物料大漲,迫使採取分階段採購策略,先發包主要工項。

汪在宙強調,桃美館未來一定會追加補回工項才能取得使用執照,目前正配合現場工進、實際布展需求及市場現況,檢視需求,待設計成果確認後,將逐步完成採購,預計2026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