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百年古蹟活起來! 楊梅江夏堂變身食農教育園區

桃園市楊梅區江夏堂老屋擁有104年曆史,近年與桃市府農業局合作,活化轉型爲食農教育園區,開放學童和當地長輩一起學習培養惜食觀念。(蔡明亙攝)

桃園市楊梅區「泉水窩江夏堂」1920年建成,至今擁有超過百年曆史,雖經歷歲月洗禮,仍維持當年風貌,2021年被指定爲市定古蹟。近年與桃園市農業局、在地退休長者、永福幼兒園及萬能科大合作,轉型爲食農教育園區,不僅將環境永續觀念向下紮根,也爲百年老屋注入新活力。

擁有百年曆史的楊梅江夏堂,爲傳統客家建築,室內外的剪黏、石雕都呈現早年優秀工藝技術,圖樣與裝飾都具歷史典故,雖經歷百年,仍維持當年風貌。(蔡明亙攝)

楊梅黃家爲該地區開拓代表性家族之一,見證楊梅拓墾發展歷程,擁有104年曆史的泉水窩江夏堂,爲傳統客家建築,室內外的剪黏、石雕都呈現早年優秀工藝技術,圖樣與裝飾都具歷史典故,雖經歷百年,仍維持當年風貌。

江夏堂管理人、楊梅秀才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耀祿表示,因老屋附近農地多爲閒置狀態,不如從農田開始活化,爲老屋注入新活力,在地各行各業退休長者帶領幼兒園學童一起種菜,讓幼童在安全環境中,透過除草、翻土、播種、施肥、澆水、除害蟲、收成到加工等環節,以5感學習惜食觀念。

盼透過「從種植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讓孩子們學習永續、惜食與生命教育。(蔡明亙攝)

黃耀祿分享,孩子們每2至3天就會來照顧蔬菜,已持續3年之久,不僅將永續概念從小紮根,對退休長者而言,也能運用其農業經驗,指導幼童操作,享受含飴弄孫,爲退休生活增添樂趣。至於作物則有3大用途,首先分給在地社區「共餐」食材使用,接着會讓參與者帶回家烹調,最後是與萬能科大合作經營電商平臺,行銷農產品。

黃耀祿提到,萬能科大學生也運用專業所學,替老幼進行網路行銷,販售過程中爲確保食安管理,他們必須全程觀察、拍攝蔬菜與農作的種植、施肥、管理及加工過程與包裝,透過間接學習,除替消費者把關外,自己也習得食農教育精隨。後續收益再用來購買種子,爲永續經營的循環。

孩子們每2至3天就會來照顧蔬菜,已持續3年之久。(蔡明亙攝)

黃耀祿說,盼透過「從種植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讓孩子們學習永續、惜食與生命教育,不僅學童反映熱烈,長輩也開心享受退休生活,近年來活化轉型,讓老房子重獲新生,建立起「共農共融」的食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