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舊火車站五代共構 V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15日在桃市府前陳情,強調桃園火車站是非常珍貴的五代共構,呼籲審議委員讓鐵道遺址進入指定審查程序,唯有取得法定身分,纔能有《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最高等級保障。(蔡依珍攝)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15日在桃市府前陳情,指桃園火車站是非常珍貴的五代共構遺址,審議委員將決定近4公頃面積的鐵道遺址生死,呼籲讓遺址進入指定審查程序,拿到入場券纔能有效避免被破壞。捷運局強調,開發捷運和遺址保存不衝突,會持續溝通,文化局將依審議會決議辦理,結果預計3周出爐。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成員林嶽德、藍博瀚和王韻茿指出,桃園舊火車站及鐵道遺構去年5月提報,6月決議列冊追蹤,但範圍內的綠線捷運G07站在2個月後就被動工破壞,目前監察院在調查中,因此要搶在昨文化局再度審議鐵道遺址前陳情,向委員喊話,給予佔地達3.8公頃的桃舊火車站遺址法定文資身分。臺大人類學系教授江芝華昨也到場聲援,指出唯有進入指定審查程序,才能獲得國家最高等級的文資保障。

3人強調,桃園舊火車站鐵道遺構是全臺唯一五代共構的鐵道遺址,包括4000年前的訊塘埔文化文物、清代鐵道遺構、日據時期磚砌便所和桃園驛遺構、民初鐵道和現今鐵軌等重疊於一處,若降級解列或限縮搶救發掘工期,僅小面積提取,遺址恐被湮滅、不復存在,希冀從列冊追蹤再進階,拿到指定爲市定遺址的「入場券」,未來成爲桃園在大園尖山遺址之後的第2處市定考古遺址,及全臺第12處國定遺址。

捷運局長劉慶豐直言,施工監看6公尺,但至今無新發現,強調桃園捷運綠線與臺鐵軌道十字交會共構,必須採用明挖覆蓋工法,否則只能過站不停或改線,至少延宕10年,民意難接受,也將引發迫遷衝突,現行先提取移置再於原址展示的做法,兼顧文化與開發,會持續溝通化解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