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韌性城市論壇 串聯區域夥伴策略

桃園舉辦韌性城市論壇,各國代表與會。(呂筱蟬攝)

爲建立與理念相近國家在疫後時代的韌性夥伴關係,桃園市政府與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13日共同舉辦韌性城市論壇,各國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如何發展永續城市,藉由梳理全球城市發展的重要經驗,探討未來持續積極串聯區域夥伴策略,進而將短期合作轉型爲具制度性的長期協作關係。

桃園市長鄭文燦分享城市治理經驗,他說,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各國在防疫韌性上需提高,還有因應氣候變遷問題要發展在防災韌性,貧富差距、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也是大家共同的挑戰,要讓一個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與治理層面提高韌性,需要更透明、民主及公私部門協力合作方式,還有分享跨國合作經驗等都非常重要。

他也說,桃園有許多的河川、埤塘、溪流,因此推動治水計劃,以維護生態控制水質等,希望讓桃園的產業、民生及農業用水都可以有所保障,而桃園雖然工廠密度高,卻以城市綠化爲指標,除提升公園造林外,交通部分則推動共享機車、Ubike及電動車,並淘汰二行程機車及物流基地的老舊柴油車,大潭電廠也有減碳規畫,讓公共網絡低碳化。

鄭文燦也指出,桃園市在風力、太陽能發電也持續成長,讓社區面對小型災害有72小時的供電能力,路燈也選用智慧LED路燈,成功降低用電40%,也推動節電計劃邀請全民一同參與。

歐洲經貿辦事處長高哲夫藉由歐洲綠色新政、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及全球門戶計劃3大歐盟重要策略,分享歐洲各國綠能及永續發展經驗,他也說氣候議題不像新冠肺炎有疫苗可治療,不可忽視。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則以多項日本智慧城市的做法,期盼世界各國都朝城市永續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