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新產業園區開發啓動 引進「這類產業」供3千人就業

未來大園內海產業園區預估可引進就業人數約2900人,盼透過引進優勢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經發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爲有效利用土地,解決桃園市產業用地供需失衡情形,桃市府經濟發展局「9+2產業園區」計劃中的大園內海產業園區開發案即將啓動,總面積28公頃規畫產業用地、住宅與公共設施,預計引進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與金屬製品製造等產業,提供近3000人就業。3月10日將邀集相關單位與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可行性規畫公聽會。

大園內海產業園區規畫草案範圍示意圖。(經發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市府去年提出大園內海產業園區開發計劃案,屬市內較新的產業區開發案。經發局說明,此案基地位於大園內海里東北側,爲非都市土地範圍,北邊緊鄰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東側與南側以新街溪治理線爲界、西側則以水利用地地籍線爲界,總面積約28公頃。

經發局表示,產業園區依發展特性與需求規畫總面積約60%的產業用地,約17.43公頃,預計引進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與機械製造業,以及電腦、電子產品或光學制品製造業,還有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等相關產業,並將協助安置周邊臨登與未登工廠。至於其餘用地,園區內也將規畫社區住宅、公園、綠地、停車場、道路、滯洪池與管理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

3月10日經發局將於大園內海市民活動中心辦理可行性規畫公聽會,上下午各1場次,將邀集開發範圍內土地所有權人與利害關係人、地方民代、地政局、環保局、交通局與區公所等相關單位出席,將收集地主與各機關意見。

目前園區開發範圍內仍有民衆居住,經發局提到,公聽會結束後將送報告至經濟部備查,市府將執行後續詳細的開發計劃。未來園區預估可引進就業人數約2900人,盼透過引進優勢產業,優化桃園產業環境,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