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轉型不成功,管理層大調整

一個生意做得好,往往因爲企業找到了正確的路徑,並且整個團隊都在這條路上走出了慣性。所以一旦顛覆性的競爭對手出現,慣性就成了阻力,成熟業務極少能調轉方向、贏得勝利。管理者都知道這個克萊頓·克里斯滕森說了幾十年的道理,但也總是重複挑戰。

王詩沐在擔任騰訊新聞負責人一年後,於今日被調任至 PCG (平臺與內容事業羣)社交平臺與應用線,負責其帶隊孵化的幻核等創新業務,向該業務線負責人、騰訊副總裁姚曉光彙報。而他的崗位將由來自騰訊視頻的何毅進接任,向騰訊副總裁、PCG 技術負責人曾宇彙報。

《晚點財經》獨家瞭解到,在王詩沐轉崗的同一天,騰訊網總編輯賀國帥、副總編輯馬騰和楊瑞春也同步卸任。他們都是騰訊新聞的管理層,卸任後暫沒有公佈新任命。

此次調整意味着王詩沐在加入騰訊新聞後,爲期一年的改革未能成功。

王詩沐曾在本站擔任本站雲音樂與本站美學負責人。他加入騰訊之初,曾帶領 PCG 的創新部門(創造營)孵化多個新業務,包括類似拼多多的電商平臺小鵝拼拼與 NFT 交易軟件幻核。2021 年上旬,王詩沐加入騰訊新聞成爲第一負責人。

上一任騰訊新聞負責人、資深媒體人陳菊紅主推深度和精品內容。王詩沐接手後主張將騰訊新聞打造成一個以個性推薦爲主、涵蓋視頻和社區的多元化內容平臺——騰訊視頻、Bilibili、抖音的影子都能看到。

爲此,王詩沐在騰訊新聞推動數據化、算法推薦化的改革。《晚點財經》瞭解到,原騰訊視頻副總經理蔣錫茸便轉崗至騰訊新聞負責相關業務。加入騰訊以前,她曾在 Uber 工作,是一位物理學博士。

受此改革影響,騰訊新聞包括算法、數據等多部門架構進行了頻繁調整與融合;而原創內容在相關考覈標準上也做了改變。一位騰訊新聞人士說,過去考覈原創內容主要以對 “騰訊新聞” 的品牌是否有增益爲標準,比如內容質量好不好、微信公號上的閱讀量等;但新的標準則強調內容對騰訊新聞 App 的影響,比如是否能爲 App 拉新與延長用戶的使用時長。

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騰訊新聞團隊的動盪。2021 年年底起,多個團隊或解散或轉崗。其中包括原騰訊網副總編輯李倫及其團隊,這個製作了《十三邀》等知名節目的團隊目前在騰訊視頻旗下。

這樣的轉型無比艱難,又趕上了一個艱難的環境。

近年來騰訊新聞的媒體廣告收入持續下滑,2022 年第一季度的下滑幅度甚至高達 30%,內部出品部也因此在各個方面壓縮成本。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晚點財經》,騰訊新聞過去對原創內容沒有任何盈利要求,而現在營收是重要考覈標準,比如有的視頻欄目一年將要揹負近億元的營收指標。一位騰訊新聞人士說,轉型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難以爲繼”。

根據騰訊官方聲明,此次調整後的騰訊新聞將加大力度升級內容和產品,打破算法驅動、競爭用戶時長的行業慣性,這也意味着騰訊新聞將重新迴歸到出品精品內容的大方向上。

這並不意味着騰訊新聞將完全放棄在技術、數據和算法領域的改革。騰訊新聞新任負責人是何毅進,他在 2012 年加入騰訊,先後擔任騰訊視頻產品技術部副總經理、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會員業務部總經理等職務。

何毅進未來的彙報對象則是騰訊副總裁、PCG 技術負責人曾宇。後者曾主導了 PCG 中臺的建立。

《晚點財經》瞭解到,何毅進曾於 2021 年在騰訊視頻牽頭開啓了一個 “特區化” 的改革,在騰訊視頻的這個 “特區” 中,算法、產品、技術等所有的權限都歸於一人調配,他要從機制上去探索騰訊視頻轉型的可能性。

調整過後,騰訊新聞之於 PCG 的重要程度可能已經開始下降。

比如何毅進不直接向騰訊 COO(首席運營官)、PCG 負責人任宇昕(Mark)彙報——中間隔了一級。陳菊紅、王詩沐任職期間都直接向事業羣負責人彙報。

同時何毅進目前的頭銜爲騰訊的業務總經理,而騰訊視頻、應用寶、QQ、搜索、看點等 PCG 其餘業務的第一負責人均爲集團副總裁,更高一級。

目前市場上日活躍用戶排名第一的資訊類產品是今日頭條,《晚點財經》瞭解到,它的活躍用戶數與廣告收入也處於下滑階段。

停下大轉型對騰訊新聞或許纔是一個最好的安排。(高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