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飆到41度 醫師提醒3警訊:是中暑前兆
圖爲天氣炎熱,有民衆忍不住前往冰店吃冰消暑。(資料照/羅永銘攝)
端午連假熱到爆,白天氣溫達32度,體感溫度也飆到41度,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林在裕提醒,若在戶外活動或是高溫下工作,感到頭暈眼花、手腳無力、汗流不止等,要小心是中暑前兆。
中暑是夏天常見的熱傷害疾病,氣溫高達35度以上,更容易發生。林在裕指出,有民衆感到莫名不舒服,覺得頭暈、排汗不良、肚子痛等卻不知道原因,求診後才知道是中了陰暑。
中暑在中醫的角度分爲陽暑跟陰暑。林在裕解釋,「陽暑」多爲在戶外環境工作者,常因太陽大流汗多,身體水分耗失,受暑邪影響「耗氣傷津」,一開始會身體發熱,流汗口渴,噁心嘔吐,再嚴重一點,則會意識模糊,手腳抽搐,牙齒緊閉。
「陰暑」則是有些人夏天喜歡喝冰飲,或運動後就猛灌冰水,也有人是室內開冷氣,沒保暖而着涼,外感風寒,身體氣血循環會被寒邪影響,出現怕冷或身體熱熱的,並會手腳沈重,全身無力、腹痛腹瀉、嘔吐,跟感冒症狀類似,差別在不會咳嗽流鼻水。
林在裕建議,民衆可以避免烈日直曬時在戶外趴趴走,或穿着寬鬆衣物、注意遮陽,要隨時補充水分,也可吃西瓜或綠豆薏仁湯解熱。若發現在高溫下活動,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胸悶噁心、手腳無力、頭暈眼花等,要注意恐是中暑前兆。
出現中暑狀況該怎麼緩解,林在裕表示,首先要協助他轉移到室內或樹蔭底下休息,並讓人平躺,解開衣釦透氣,也可用常溫水擦拭臉和腳,幫助散熱降溫,並補充溫開水或運動飲料,如有嘔吐,吐後要漱口及清理,避免嘔吐物堵住氣管,若人呈現昏迷或是手腳抽搐,就要立即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