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向“新” 科技與金融“雙向奔赴”的光大路徑

金融是國之重器,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作爲“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在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第一動力。縱觀百年金融史,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銀行在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能夠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三鏈協同,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把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入到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持續爲其注入“源泉活水”,實現科技與金融的“雙向奔赴”。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各銀行機構累計與1737個企業和項目簽訂貸款合同近4000億元,有力支持了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首貸和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

作爲中管金融企業,光大銀行立足主責主業,舉全行之力進一步聚焦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從總行頂層設計來看,光大銀行如何全速佈局科技金融新賽道?從分行實踐來看,光大銀行如何狠抓戰略執行,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

全行統籌 全速佈局科技金融新賽道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以科技金融爲首的五篇大文章。當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光大銀行積極響應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國光大銀行支持服務科創企業指導意見(2023年版)》實踐基礎上,重檢制定《中國光大銀行科技金融工作方案(2024年版)》,發揮高層服務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完善頂層設計,豐富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配套服務政策,探索出一套具有光大特色的“商行+投行+私行”新模式。

從組織體系變革上來看,光大銀行加快推進“1+16+100”的科技金融專業化、專營化組織體系建設,在總行的科技金融領導機制的整體統籌下,設立16家科技金融重點分行,精選100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和直營團隊。總行有牽頭部門,分行有專營部門,支行有科技特色支行,通過上下貫通、前中後臺密切配合的組織架構,有力服務科技型企業。

從服務體系上來看,光大銀行不斷優化服務,重點聚焦客戶、組織、產品等方面,持續推動建成與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融資需求更適應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一方面,光大銀行推出“專精特新企業貸”“專精特新巨人貸”“數據資產貸”“科技人才貸”等創新產品。另一方面,光大銀行充分利用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加強協同,在參與“認股權”、投貸聯動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升級金融服務。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關鍵還要看成效如何。在總行抓統籌和分行抓執行的工作格局下,光大銀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和客羣規模雙雙增長,爲該行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貸款餘額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光大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3581.9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10.45億元,增長34.08%;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2993.5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24%。客羣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光大銀行全行已合作科技型企業40600戶,合作覆蓋率5.22%;已合作專精特新“小巨人”授信客戶3102戶,較年初新增457戶,增幅17.28%。

聚焦重點名單客羣 優化科技金融服務流程

做好科技金融,首先要弄明白“爲誰服務”的問題。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口徑,科技型企業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培育的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六大類,合計超70萬戶企業。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佈的名單,南京、蘇州、大連等地共計46個創新型產業集羣都在金融可支持範圍之列。這類“官方白名單”爲光大銀行理清了科技金融目標客戶。

發展科技金融,重點在於服務好科技型企業,也就是上述科技“白名單”企業。爲此,光大銀行一手加大產品的創新供給,一手優化了相關企業的信用評價模型、授信流程、風控模型。

產品供給方面,光大銀行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等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推進產品創新,加快發展“專精特新巨人貸”等創新產品。此外,光大銀行探索創新授信業務模式,實施差異化風險管理,精準服務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增加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長期資金供給。

在中部地區,光大銀行武漢分行正是通過“專精特新巨人貸”產品“投早、投小”,助力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藍若”)度過初創資金渴求期,成長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格藍若核心技術形成的產業化成果“高壓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計量誤差狀態評估和風險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等項目整體技術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信用評價模型方面,光大銀行以知識產權爲核心,推出“科創力模型”,建立科技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一掃過去的“報表思維”,轉爲以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評價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換言之,“科創力模型”下,光大銀行圍繞科創成果力、專利質量力、持續增長力、創新轉化力、人力建設力等多項指標來評判企業的科創能力。

工業無人機任務載荷產品的領軍企業——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至科技”)是典型案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在前期調研中瞭解到,該企業擁有自有品牌CZi,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平均超過20%。基於此,廣州分行今年6月爲成至科技批覆1000萬元專精特新企業貸,並按照其實際需求繼續爲企業進行線下審批增額。

此外,批貸流程等方面,光大銀行優化授信審批流程,簡化程序。例如,部分優質科技型企業可免除異地授信報備流程,並免除科技型企業授信續作申報材料中非必要的紙質材料。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 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很多從0到1的原創性、顛覆性的早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這就需要“耐心資本”爲企業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

實際上,“耐心資本”需要金融生態圈爲企業提供接力式服務。2024年1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要把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2024年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鼓勵各地組建科技金融聯盟,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等交流合作,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上述《工作方案》出臺前,光大銀行就先行一步,協同光大集團全金融牌照優勢,爲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投融資服務。具體來看,光大銀行總行印發的《光大銀行科技金融協同發展生態圈合作名單(第一批)》,整合券商、股權投資機構、保險資管機構、政府產業投資平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六大類機構資源,作爲科技型企業的專享資源,建立科技金融生態圈。同時,光大銀行加大力度爲科技型企業提供股權直投、產業基金、S基金、戰略配售、境內外IPO保薦、定向增發、財稅法律諮詢等支持。

在長三角地區,光大銀行無錫分行陪伴江蘇雲工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工場信息”)從初創到上市,這個案例也是該行以“投貸聯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縮影。2023年8月,光大銀行無錫分行首次與雲工場信息建立合作關係,授信批覆1.3億元。獲悉雲工場信息有赴港上市需求後,無錫分行立即與光銀國際制定相關方案,最終助力雲工場信息(02512.HK)成功上市。

從光大布局科技金融的範本來看,科技金融的內涵遠遠不止簡單的“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也不僅僅是侷限在“銀行金融服務創新”這一點上的突破,而是要覆蓋到科技創新的“全生命週期”,以多元的融資渠道打造一個高效、充滿活力的科技金融生態圈,爲科技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未來,光大銀行表示,將堅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金融工作各項決策部署,把握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歷史機遇,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專業優勢,堅決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奮力書寫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光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