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經濟崩盤,院線自作自受,電影就此爛了
平安夜電影大盤血崩。
2011-2023的平安夜當天是1.04億-3-32億,2024年暴跌到只有3837.14萬,是什麼導致今年平安夜比往年拉垮這麼多?
首先是民族情緒,中國人的自我意識與前兩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前平安夜、聖誕節是隨便過的,官方或官媒也不會出來勸說阻止,商家也會趁機炒熱,氛圍一起來,錢就滾滾來。
但這兩年中國人不過洋節深入人心,每逢此時,官媒也會號召大家記住長津湖勝利的日子,而非去過平安夜,線上線下沒有節日氣氛,自然門庭冷落,這一冷商場人少,影院肯定也好不哪去。
若從電影角度來講,轉變來自於2017年的《戰狼2》。
《戰狼2》出現之前,主旋律半死不活,即便有建字開頭的大片依然無濟於事,多少年來仍舊死水一片。
但《戰狼2》的登頂填補了華語電影市場上民族自信心這一類型片的空白,有了這種讓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的自信心才讓主旋律枯木逢春。
官方看到了主旋律東山再起的希望。
《我和我的祖國》過渡,2020-2021年迎來大爆發,在特殊節點順勢推出一大批主旋律電影,民族情緒持續高漲。
被公知打斷的人民當家作主,外國的月亮也不圓的主人翁意識再度覺醒,再加國防力量的增強,霸權主義被打破,迴旋鏢鏢鏢必達。
世界到處戰亂,人民流離失所,唯獨中國和平,中國人不再低人一等,昂首說話硬氣許多,洋節也就成了排斥的一環,電影因此成爲這條鏈上不無辜的受害者。
其次是院線和電影人自己作死。
《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誰對院線利益最大,誰對電影工業化促進最大?顯而易見,可院線爲了眼前的蠅頭小利殺雞取卵,更多的排片給到了《滿江紅》。
最終導致《流浪地球2》票房不如《滿江紅》,院線多分了2.49億,當時來看這筆錢挺多,但放眼全年,全國影院一平均,無異於杯水車薪。
然而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做法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花大力氣拍視效大片不如花小錢整一齣劇本殺,不僅收益高、風險小,還能輕鬆賺錢,於是後來者紛紛跟風,電影只看情緒價值,不考慮觀衆是否喜歡。
一開始確實適用,人們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就容易上頭引發衝動消費,可回過頭後就發現看的這是什麼玩意兒,這種破片子又何須花錢如坐鍼氈,等上了流媒體看看免費不更香,既能倍速還能快進。
狼來的故事講了一遍,第二次就沒人上當了,更何況《滿江紅》這種影片又不像《流浪地球2》,不在影院感受視聽效果特別虧,然而院線的鼠目寸光,電影人的懶惰邏輯活生生的葬送了自己的未來。
其二是電影的趕客行爲趕走了自己的基本盤。
電影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社交,而社交大都是靠情侶來支撐,情侶的維繫者是舔狗經濟,但電影做了什麼?
精心炮製出《出走的決心》《好東西》這種打拳的片子,製造各種性別矛盾,意圖分裂羣體,以爲大勢所趨卻忘了鑽石把自己跟愛情綁定覺得穩了,沒想到愛情居然倒了。
電影錯估了自己的基本盤,認爲網上聲勢浩天,現實就能盆滿鉢滿,但正常人尋常生活本就很糟心了,誰又願意因電影再吵的不可開交,情侶這種不挑片的優質客戶被趕跑。
當初,他們想當然的覺得舔狗經濟的基本盤沒有統戰價值需要苦一苦,結果苦着苦着,基本盤還在,自己沒了,典型的以爲死道友不死貧道,誰知道觀沒了。
不過,知錯就改也能挽回部分損失,觀衆是最健忘也是最好說好說話的,但他們又火上澆油了一把,凡是男性敘事電影一律被批爲老登電影,看電影成了原罪,成了佔據性別紅利,既然如此,一拍兩散,市場的反應很快,電影大盤萎靡不振。
推波助瀾者不止不自知者,還有電影人們。
國內這羣拍電影的人寫不出好東西,講不出好故事,只能靠男女對立,身份政治來賣票,閤家歡這類觀影人羣也被他們趕跑了。
閤家歡的主力軍是小孩,電影老輸出一些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觀點,現在的大人又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必然不會讓他們去看那種撕裂羣體的片子。
就像《長安三萬裡》,許多家長帶孩子去是爲了讓他們多認識幾首古詩,多瞭解一些人文歷史,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熊出沒》則是實打實的歡樂,不整什麼幺蛾子,反觀《好東西》,有幾個家長會帶孩子去看這種片子。
兩大觀影主力都被趕跑了,電影票房能好纔是見了鬼,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哪怕電影人們不拍議題影片,給出的答案也是《熱辣滾燙》《749局》。
爛出天際,爛出風格,爛的沒水平,經濟下行,大家兜裡沒閒錢,爲何要去支持,浪費生命中寶貴的兩小時。
當你以爲他們會反思人們爲什麼不去看電影時,他們卻強迫觀衆走進電影院,教育觀衆不懂審美,全是觀衆的錯。
既然你們把電影當商品不當藝術,都是商品了,又不是剛需,質量還差,觀衆憑什麼花冤枉錢,反正你們可以自洽,數字生命刷票房,水軍洗地刷好評,花錢讓人吆喝,股票蹭蹭直漲,又何須觀衆。
最後是藝術教育太滯後。
中戲好歹還能出一些演員,北電都是什麼牛鬼蛇神,最關鍵的是後者還是大多數,內娛都是這玩意兒,整個圈子風向可想而知。
導演不合格,編劇沒話語權,演員不會演戲,就知道呼籲虛無縹緲的藝術自由那一套,實際大都是絕望的文盲,怪這怪那就是不怪自己,連演員是高危職業都說得出口。
電影的載體是他們,可他們都是由裡到外的爛,從頭到尾的髒,電影海報再好看也是華而不實,繡花枕頭一個。
何況在中國,藝術教育是爲高考服務的,基本處於散養狀態,愛咋咋地。
國家不去專門培養相關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觀衆的審美也沒有花大力氣去提升,結果便是人才斷層,一退再退,與世界越拉越遠。
現在的導向也是一切都以錢爲主,做任何事只看賺不賺錢,不考慮藝術性,也不在乎後備人才是否夠用,涸澤而漁,利益最大化,哪有什麼電影人,都是做生意罷了。
以前有錢賺,即便是泡沫經濟也能遮蓋很多問題。
現在沒錢賺,之前的所有問題又集中爆發,電影自然被釘上了棺材板,只是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電影自己,別說什麼大環境不好,你纔是破壞大環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