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橋,大自然最牛的“營造”

天生橋,大自然最牛的“營造”

文/俠客君

在中國文化中

橋的內涵似乎特別複雜豐富

如西湖斷橋

早已超越了交通的範疇

在地球表面

也有一種“橋”

它們並非人類建造

而是大自然不經意間的鬼斧神工

這就是“天生橋”

▲織金峽谷中的大天橋。攝影/冉玉傑

天生橋常見於喀斯特地區

也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種類型

但是

不是所有天生橋都是喀斯特地貌

所有岩石都可能因風化、崩塌形成天生橋

所以天生橋的正確定義應當爲:

一切橫跨在大地之上的“橋樑狀”天然岩石

天生橋既可發育於喀斯特地貌

也可發育于丹霞地貌

甚至還可以發育於

砂岩、花崗岩、黃土、火山岩地貌

這種橋

既非爲了連接兩岸

也不是爲“渡”江“過”河

它們是山、巖、洞、河

留在大地的最後景觀

天生橋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按形成的岩石可分爲

喀斯特天生橋和非喀斯特天生橋

按規模可分爲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

按橋下跨越的地貌可分爲

河流型、幹谷型、嶺脊型、山地型

美國科羅拉多

是全球已經發現的天生橋最多地區

那裡的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

分佈着2000 多個大大小小的天生橋(石拱門)

我國也有許多天生橋

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

第1篇

喀斯特天生橋

因地下河或溶洞的頂板崩塌

殘留的“橋樑狀”景觀

我國西南地區

是喀斯特天生橋最爲發育的區域

重慶、貴州、廣西

都有壯觀的天生橋景觀

01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

重慶武隆是我國著名的喀斯特景觀地

這裡有衆多的溶洞

中國最深的豎井

最壯觀的天坑、地縫

以及天生橋

天生三橋

又稱龍洞三橋

分別爲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

分佈於1.5公里範圍內的羊水河峽谷

組成密集的天生橋羣

橋與橋之間以天坑相間

形成世界獨一無二的組合形態

天生三橋以高大雄偉著稱

無論橋高、橋拱高度、橋拱跨度、橋面厚度

均世所罕見

也因此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天龍橋

“天生三橋”中的第一座,

高235米

拱高84-123米

拱孔跨度20-75米

橋面厚度150米

橋面寬度147米

橋下發育有兩個穿洞

青龍橋

又名中龍橋

因雨後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

夕照成彩虹

似青龍遊弋而得名

橋高281米

拱高96-110米

拱孔跨度13-58米

橋面厚度168米

橋面寬度124米

黑龍橋

爲三橋中最下游的天生橋

因其拱洞幽深黑暗

似有一條黑龍而得名

橋高223米

拱高90-141米

拱孔跨度16-49米

橋面厚度107米

02

貴州雲門囤天生橋

又稱“川崖”

“水上天門”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

地處大婁山南坡

天生橋位於洛安江和湄江交匯處

發育於二疊系棲霞-茅口組灰巖

橋體懸崖峻峭,巍巍壯麗

橋上植被茂密

橋下洛安江穿流而過

天生橋跨度80米

拱高100米,橋面厚20-30米

橋寬80米

清晨或黃昏

晨輝暮光,穿洞而過

洛安江滿河溢彩流金

一葉輕舟泛金波而來

恍入桃源仙境

03

貴州織金洞天生橋羣

雲貴高原被稱爲“喀斯特高原”

從來不缺喀斯特奇景

織金大峽谷

發育峰叢、天坑、天生橋等多重地表岩溶地貌景觀

它們與地下暗河、溶洞等共同構成

系統完整的岩溶系統

成爲地球表面罕見的喀斯特峽谷形成演化模式地

織金天生橋羣

由5座天生橋組

它們橫跨在綺結河

爲地下溶洞擡升剝蝕後的殘留於此

高度和拱高近百米

規模形態完整典型

部分具有獨特的雙孔橋拱結構

總體呈上、下雙層結構

是目前國內外唯一發現的巨型雙層和雙孔天生橋羣

04

貴州水城天生橋

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

橋高135米,跨度60米

頂拱厚15米,橋面長30米

橋面上有一條公路

能夠通汽車

有專家認爲是

現有的公路可跨越的

世界最高的天生橋

05

張家界天門洞天生橋

中國最著名的天生橋

位於張家界市城南8公里

發育於天門山山體中部

是地下溶洞兩端溶蝕後

殘留的穿洞

天門山

東漢時稱嵩梁山

據傳三國時期

山壁中開,南北洞穿,玄朗如門而得名

橋下的天門洞

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

高131.5米

寬57米,深60米

洞中常有霞光透出

或白雲紫霧,氤氳蒸騰

製造出仙境般效果

06

廣西樂業-鳳山天生橋羣

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

是我國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以發育密集的天坑羣而著稱

有大小天坑近30個

同時天窗、天生橋、洞穴、穿洞等也極具特點

公園內的天生橋主要有

布柳河天生橋、江洲天生橋、螞拐洞天橋、孟裡天生橋和馬王洞洞中天生橋等

其中布柳河天生橋跨度世界第一

江洲天生橋世界第二

布柳河天生橋

又稱仙人橋

位於廣西樂業縣新化鄉磨裡村

橫跨在布柳河谷

四周亞熱帶雨林茂密

河水清瑩

橋高145米,寬19米,橋厚78米

拱孔高度67米,跨度177米

爲巨型天生橋

07

西藏丁青孜珠山天生橋

位於西藏昌都丁青縣孜珠山上

是一座高寒喀斯特天生橋

海拔48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生橋

與南方溫潤區喀斯特天生橋

大多發育於峽谷不同

孜珠山天生橋發育于山脊

顯得大氣磅礴,雄渾壯闊

透過橋拱,藍天若洞

彷彿人世的邊緣就在這裡

彷彿穿“洞”渡“橋”,便是天界

天生橋所在的孜珠山

被一片丹霞地貌環繞

喀斯特形成峰叢、石林

峭拔嶙峋

丹霞的明豔與喀斯特的崢嶸

在這裡完美融合

景觀相當奇特

著名孜珠寺依孜珠山山勢而建

峰石之間,禪祠層疊

這裡是苯教四大神山之

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險峻的地貌

罕見的喀斯特奇景

遠離塵俗的高遠

使這裡成爲修法的靜謐之處

第2篇

砂礫岩天生橋

砂礫岩是天生橋的第二大成景岩石

如丹霞地貌中

往往形成天生橋

和喀斯特地區不同

砂礫岩形成的天生橋受流水作用較小

尤其是與河流侵蝕關係不大

因而天生橋往往與河谷無關

常常出現在嶺脊附近

01

湖南飛天山天生橋

湖南飛天山

一處以丹霞地貌爲主的國家地質公園

徐霞客曾讚歎這裡

“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無寸土不麗,無一山不奇”

飛天山丹霞

以丹崖寨堡爲特色,穿坦、洞穴爲罕見

其中,穿坦就是天生橋

公園共有黑坦、穿坦、喻家寨等4坦(天生橋)

穿坦

當地人稱爲“天門”或“美人照鏡”

穿洞高35米,跨度95米

是公園跨度最大的天生橋

黑坦

位於神仙寨東北紅崖陡壁

洞穴寬120米,深50米,高35米

黃進贊爲

“中國之最,世界奇觀”

喻家寨天生橋

位於喻家寨北

高10餘米,跨度20餘米

車行此橋下登寨,橋上可走人

被稱爲

“天生巨眼,大地津樑”

02

阿圖什天生橋(天門)

崑崙山前山地帶

廣泛分佈礫石

這種岩石受重力崩塌及季節性流水沖刷

往往形成造型奇特的峰、柱、林

阿圖什天門(天生橋)

是其中最爲經典的景觀

天生橋位於新疆阿圖什

發育於一條季節性河谷

溝壑之中,絕岸萬丈,壁立赮駁

兩側巷谷密佈,曲折如入迷宮

溝谷盡頭

一座天生橋橫亙天際

中間洞若天門

穿洞而過

彷彿便是地球邊界

當地人稱之爲阿圖什天門

也被稱爲希普頓拱門

據傳此景爲英國探險家艾瑞克·希普頓

於1947年首次發現

據艾瑞克·希普頓記載

天生橋高度爲457 米,跨度爲55 米

一度傳爲地球上最高的石拱門

但顯然,艾瑞克·希普頓錯了

實際上阿圖什天門並沒有他描述的那麼高

03

四川武勝天生橋

又名勝利穿巖

爲古定遠名景

曰“穿巖曦月”

發育於侏羅紀石英砂岩

因爲岩石間差異性風化而形成

橋長500多米

橋孔呈雙曲線型

跨度爲62米,拱高15米

穹頂厚3米,橋面寬4至8米

整座橋呈南北走向

東側爲深溝

洞穿巖壁,形如半月

從側面可上橋頂

站於橋頂

四野空闊,溪流、農田、桑竹井然

橋頂曾修建有山寨

至今寨門、藏兵洞依然保存完整

天生橋首尾和中間建立三座古廟

龍尾處叫“雷祖廟”

龍身天生橋洞處爲穿巖廟

龍頭處則爲龍頭寺

但均已破壞無存

04

張家界袁家界天生橋

張家界

千峰嶂疊,萬石竄空,婉如仙境

世界罕見的砂岩峰林

袁家界的天生橋

有“天下第一橋”之稱

是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

也是袁家界的標誌性景點

它居於兩山之間

因岩石差異風化崩塌而懸空成橋

“天下第一橋”

橋面寬兩米,厚四米,跨度爲二十多米

高度爲三百多米

是世界迄今爲止所發現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橋

站立橋上

腳下雲靄飄渺,奇峰如林

十分壯觀

第3篇

雁蕩山火山岩天生橋

爲罕見的火山岩天生橋

位於浙江東南部的雁蕩山

橋長37 米,平均寬度8 米,孔深20-25 米

如一道飛虹跨越山間

天生橋由流紋岩組成

流紋岩是火山噴發

岩漿在空中急速冷卻所形成的一種岩石

火山岩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十分常見

雁蕩山完整記錄了

距今1.28 億-1.08 億年前

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歷史

形成令人歎爲觀止的火山岩地貌

天生橋爲其中絕景

天下橋多

大自然中,天生橋亦多

一篇文章,顯然無法窮盡所有天生橋

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若有所失,也只能如此了

文丨俠客君

編輯 | 老俠

圖片| 冉玉傑 楊建 李忠東等

部分圖片源自圖蟲創意及網絡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