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疫情、地緣緊張 農糧署超商推47項「國產農糧常備食品」

農糧署與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今年再度共同籌辦「國產農糧常備食品評選活動」,評選出18家業者之19項以國產蔬菜、水果、雜糧爲主要原料,開發出6大型態的美味食品,包含主食、副食、湯品、甜品、飲料、休閒零食,於7-ELEVEN雙北地區200間門市上架,截至目前上架食品達47項。(農糧署提供)

隨着近幾年天災與疫情發生,加上區域局勢動盪,因應災害發生或疫情居家隔離時,農糧署3年前至今已共推出47項「國產農糧常備食品」於7-ELEVEN雙北地區200間門市。農糧署表示,前年與去年營業額分別達到2.8億,今年有望突破3億。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指出,2022年9月盤點供應情形,國內稻米存量約126.3萬公噸,足供國人12個月的消費,國內年總生產約140萬公噸;豬肉與禽肉的國內生產量144.8萬公噸,庫存量約12萬公噸,冷鏈儲存量1個月;近年水產品自給率均逾100%,庫存量約15萬公噸,超過3個月需求。

農糧署今(7)日舉辦「極品‧品釀」農村美酒新品發表會,農糧署長鬍忠一表示,農糧署負責稻米部分,126萬公噸夠一整年食用,因爲國人每個月只有10萬噸左右的消費量,加上二期稻已經在收成,所以存量會更多。

問到遇上戰爭時期,假如沒水沒電該如何供糧?胡忠一指出,全臺灣有16個可用柴油發電的碾米工廠,可以在兩週內把30萬噸戰備糧米碾好,平常30萬噸的精米都已備好,隨時可以進行碾米工作來供應。

胡忠一表示,蔬菜水果臺灣整年的供應都很充裕,自給率高達90%以上,葉菜類比較缺的時期爲每年6-11月的汛期,戰備的滾動式倉儲主要負責4-11月春雨、梅雨、汛期等連續降雨期,共有5280公噸,備有油料發電來冷藏、冷凍、加工等。

胡忠一指出,3年前農糧署把日本的3天應急食物準備做法搬來臺灣,包含主副食、飲料、湯品等可以即開即時,沒水沒電一樣可食用,3年前選出9樣食品,去年和今年各選出19樣,共47樣,現在雙北市有200家7-ELEVEN門市在販售,去年和前年分別賣了2.8億,今年有望破3億,讓國人平常養成儲存戰備糧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