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全套專場」思維 齊柏絲坦全方位致敬拉赫曼尼諾夫

鋼琴女王齊柏絲坦跳脫整場演奏拉赫曼尼諾夫作品思維,納入其他作曲家作品,帶樂迷全方位品味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李欣恬攝,資料照片/李欣恬臺北傳真)

適逢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誕辰150週年,全世界都有不少慶祝音樂會,當代備受推崇的鋼琴女王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則是不走老路,跳脫整場演奏拉赫作品思維,納入其他作曲家作品,帶樂迷全方位品味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

齊柏絲坦將演奏的曲目,包括拉威爾《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蕭頌《舞曲集》以及徹爾尼《序奏、華麗的變奏曲與狩獵輪旋曲》,還有拉赫瑪尼諾夫前奏曲作品32,展現拉赫瑪尼諾夫通曉古今的面面俱到。

齊柏絲坦生於1965年,她表示從小是個喜歡唱歌的女孩,逢人會詢問想不想聽她唱歌,直到有天一個老婦人聽見她唱歌,發現她的天分,建議她的祖母,應該送她讀音樂學校。

齊柏絲坦在1971年進入涅格辛音樂院就讀,接受完整且有系統的音樂演奏教育,但她的猶太人身分讓她被莫斯科音樂院拒絕於門外,也一度無法參加國際大賽。但她並沒有放棄,她表示,正是知道自己的人生沒有後路,才比誰都拼命抓緊機會參加甄選,1987年總算讓有機會到義大利參加布梭尼大賽,在比賽階段就因絕佳的演奏而引發關注,最後也拿下首獎,一戰成名,在那之後,該大賽有連續四屆首獎從缺,也因此被樂壇稱爲難以超越的「齊柏絲坦障礙」。

齊柏絲坦表示,她所承襲的俄國鋼琴學派,是一門繁複的知識,「必須要熟悉和聲、音程的關聯,深入音樂文化、歷史,瞭解曲式等,無法單一養成。我認爲我待的學校,有一體成形的脈絡,讓我可以有完整的學習,是很好的一個系統。」

齊柏絲坦也說明,鋼琴終究還是看人彈,「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對樂曲有不一樣的想法,不一定承襲哪一種學派,就會有固定的模樣。我表達我對樂曲和演奏的想法,這是我想呈現的模樣。」

齊柏絲坦認爲,彈琴之前,要先在腦海中想像得到想彈出來的聲音,纔有可能彈得好,「耳朵要先聽見你想像中的聲音,透過鋼琴『延伸』出你的想像。」她也幽默表示,「鋼琴需要人演奏,不然就是一件傢俱。」演出將於12月27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28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