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嚇人看着危險,這座“殺人橋”其實是塊火山岩,上面還可露營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分享轉發、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人帳號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謝謝。)

久仰“殺人橋”大名,前段時間在金華摩旅跑山,到懸崖村打卡時,就沿着蜿蜒崎嶇的山路一路顛簸疾馳,專程去探訪了這個傳說中的地方。“殺人橋”聽着嚇人,甚至還有點毛骨悚然,但實則卻是一片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壯麗景觀,它隱匿於崇山峻嶺之間,是一塊狹長的令人心生敬畏又充滿好奇的火山岩巖崗。

通過相關報道可知:“白堊紀時期,懸崖村一帶曾經歷過猛烈的火山噴發,火山物質廣泛覆蓋,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地層。這些火山岩,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構造運動、流水侵蝕、風化剝蝕等內外力的共同作用,最終塑造出‘上部孤石散落、中部地形平緩、下部懸崖陡立’的獨特複合地貌”。

據統計,巖門村(即懸崖村)及周邊的地質遺蹟景觀多達27處,每一處都像是大自然精心佈置的展品,訴說着地球的故事。這些地質遺蹟,有的如孤峰聳立,直指蒼穹;有的如峭壁懸崖,深不見底;還有的如石林密佈,錯落有致。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座與地質有關的天然博物館,讓人歎爲觀止。

隨着廣大驢友攝友和自駕愛好者的探秘和宣傳,這座“殺人橋”纔在諸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品中脫穎而出,現在儼然已成爲到磐安旅遊或者戶外活動的必打卡景點。

而殺人橋其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橋樑建築,只是一條長達100米、寬處約5米、最窄處僅1-2米的火山岩山樑。它橫跨在兩座懸崖之間,兩邊都是深不見底的深淵,沒有欄杆,沒有扶手,只有一條狹窄的道路供人通行。站在殺人橋上,遠眺四周,只見羣山連綿,雲霧繚繞,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但低頭一看,那深不見底的深淵又讓人心生恐懼,不敢輕易踏足。

說實話,在登橋之前,我還特意深呼吸活動了下手腳,必竟一個人行走,容不得犯錯。好在身臨其境後,發現並沒什麼危險,對於成年人來說,正常行走毫無難度,當然,前提是專注腳下的路況。在殺人橋盡頭的小樹林前,甚至還有塊小平地,目測搭個單人帳篷應該沒問題,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大膽嘗試。

不過從盤山公路到殺人橋,需要“爬”10分鐘左右的山,雖然路口有提示牌,距離僅400米,但全程都是野路,有一兩個陡坡還需要手腳並用。所以準備重裝出行的小夥伴最好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關於殺人橋的名稱來源,有着一段悲慘的歷史事件:“相傳在明末清初,磐安白頭軍首領周欽貴曾在這裡領導抗清鬥爭。白頭軍是一支由當地農民組成的起義軍,他們爲了反抗清政府的壓迫和剝削,拿起武器,與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由於力量懸殊,白頭軍最終被清兵圍困在羅成巖上。爲了消滅這裡的白頭軍,清兵將羅成巖團團包圍,斷絕了他們的糧草和援軍。在困守羅成巖的三年中,白頭軍將士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們不僅要與清軍作戰,還要忍受飢餓和疾病的折磨。許多被俘的清兵也被押到此處山樑上斬殺,作爲對白頭軍的懲罰和震懾。一刀下去,身首分離,頭落在左邊的深壑中,身子則墜落在右邊的山溝裡。這種殘酷的刑罰讓這裡成爲了人們口中的‘殺人橋’”。

站在殺人橋上,彷彿能聽到當年白頭軍將士們的吶喊聲和清兵的馬蹄聲,能感受到大地的脈動和歷史的滄桑。可惜我來得似乎有點早了,四周的山色還未到層林盡染之時,但同樣美不勝收,你覺得呢?

至於交通嘛,這個“殺人橋”離懸崖村不遠,導航“羅成巖”,快到目的地的時候路邊有明顯的提示牌,然後走小路上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