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哈工大一學院兩位中青年教授相繼離世,都才四五十歲……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來說,是無比悲痛的。因爲,兩位優秀的中青年專家教授相繼離世。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5月14日6時30分在哈爾濱逝世,終年44歲。而在一個月以前,該院副教授高雲峰同志,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4月5日18時26分在蕪湖逝世,終年55歲。

李戈同志出生於1977年9月17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200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研究方向爲機器人視覺與運動控制技術,2013年任副教授。李戈同志立足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學科前沿,長期致力於我國智能機器人作業規劃與運動控制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擔國家級科研與工程項目十餘項,獲省部級科技與教學獎勵五項,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均有突出建樹。

高雲峰同志出生於1966年5月4日,黑龍江省綏棱縣人,198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並留校任教,1991年獲得碩士學位。高雲峰同志在教學、科研和社會工作方面均有突出建樹。2013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蕪湖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徽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高雲峰同志長期致力於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爲蕪湖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閱讀

中國“太空首單”完成簽收 哈工大“硬核”技術給力!

央廣網哈爾濱5月31日消息(記者馬俊瑋)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604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精確進入預定軌道,21時17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也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發射現場。哈工大 供圖

此次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第一次應用性飛行的成功,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整體五通件發揮了重要作用。從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火箭成功首飛以來,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苑世劍教授團隊研發的流體壓力成形技術,已經實現整體五通件高質量穩定生產,並先後用於長七遙一、遙二火箭,以及長七甲遙一、遙二火箭發射。這是整體五通件第五次助力長七系列火箭成功發射。

五通件是火箭液氧增壓輸送系統中的核心關鍵件,直接關係四臺並聯工作發動機的可靠性,一旦失效破壞,將導致發動機熄火。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航天一院合作攻關,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整體結構五通件,突破傳統多塊拼焊結構可靠性低的難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此次,長七遙三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開展首次應用性發射,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研究團隊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嚴格按型號總體單位要求時間節點完成製造任務,確保每一件用於型號的五通件產品都帶着“綠色健康碼”上天服役,爲保障“長征七號”火箭的成功發射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是空間站工程建造階段發射的首艘飛船。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唯一“貨運專車”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承擔此次任務的航天一院和五院,活躍着一大批哈工大校友,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範瑞祥,和衆多“80後”“90後”在內的哈工大人。

在我國的載人航天曆史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的研製過程中,哈工大均參與了相關工作。到目前爲止,已經有數百項科研成果應用到航天領域中,分別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成爲唯一同時獲得這3個獎項的高校。(綜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