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三位阿爾巴尼亞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原標題:通訊丨三位阿爾巴尼亞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新華社地拉那11月23日電 通訊|三位阿爾巴尼亞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新華社記者崇大海

今年是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建交75週年。幾十年間,一批批前來中國留學的阿爾巴尼亞青年,見證了中國迅速發展的歷程以及阿中兩國人民間不斷深化的友誼,並正在不同領域續寫着兩國合作共贏的故事。

剛剛結束中國之行的阿爾巴尼亞漢學家、翻譯家伊利亞茲·斯巴修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兩國文學作品的互譯交流是兩國民心相通的基礎。

斯巴修20世紀70年代來中國留學,曾經想學習電子專業的他被意外地分配去學習中文,但正是這次“意外”引導他走上翻譯道路,並與中國文學結緣。斯巴修先後在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大學就讀,在中國同行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翻譯了莫言的小說《蛙》並在阿爾巴尼亞出版。該書參加了2013年地拉那圖書展,被阿文化部評爲最佳圖書。

2015年斯巴修牽頭成立阿中文化交流協會。當年中阿兩國簽署《中阿經典圖書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協議》,他有幸參與其中並翻譯了莫言、餘華等多位作家的小說,以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中國歷史十五講》《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之路》等專著,這些譯作受到阿各界歡迎。斯巴修說:“我深切感受到,小說和專著可以成爲連接兩國人民的紐帶。現在很多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的優秀作家,在對方國家都擁有衆多‘粉絲’,這是不斷促進彼此瞭解和友誼的基礎。”

阿爾巴尼亞經濟學者馬爾塞拉·穆薩貝盧曾是一家跨國公司的採購經理。2008年起,她多次參加廣交會,每次來華都驚歎於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2015年,穆薩貝盧前往廈門大學進修博士課程,研究中國在東歐與巴爾幹地區的貿易及投資,希望藉此深入瞭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

學成後,穆薩貝盧加入了阿爾巴尼亞全球化研究院,致力於向阿國內介紹中國經濟發展道路與經驗等。她的許多文章,讓越來越多當地人瞭解到中國在經濟、民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發展成果。

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她說:“中國式現代化是包容性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對世界作出的貢獻至關重要,現代化的中國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機會。”

中國人的熱情好客、中國的悠久歷史及快速發展,以及便利的城市化生活讓阿爾巴尼亞青年亨利·巴努什着迷。二十歲出頭的巴努什去年如願考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攻讀旅遊管理專業,成爲阿爾巴尼亞新一批赴中國留學生。

巴努什很早就通過媒體資訊瞭解到中國的飛速變化,並傾心於中國歷史文化。高中時期,他參加了當地孔子學院的中文課程和文化交流活動,在提升中文水平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巴努什在中國的留學生活緊張而多彩,他期待着未來能夠爲增進阿中友誼貢獻力量。他說:“無論是留在中國還是回到阿爾巴尼亞發展,我都希望能爲增進阿中兩國的交流與合作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