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義”應用團隊從阿里雲分拆,阿里 AI 求新解?

12月18日,有消息稱,阿里旗下的AI應用“通義”近期正式從阿里雲分拆,併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目前,包括通義To C方向的產品經理以及相關的工程團隊,已調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通義實驗室仍留在阿里雲體系內。調整後,通義PC及App團隊與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的智能搜索產品“夸克”平級。

這意味着,此次調整過後,“通義”的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團隊將實現分離,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羣總裁吳嘉也將進一步扛起阿里內部AI To C的重擔。

一方面,這項安排或與阿里內部的組織調整相關。吳嘉是阿里巴巴“年輕化管理團隊”中頗受關注的一位85後高管。202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淘天的一輪組織調整中宣佈由吳嘉負責淘天用戶平臺事業部與阿里媽媽事業部。吳嘉同時兼任智能信息事業羣總裁。今年11月,淘天迎來變動,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羣,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記者瞭解到,吳嘉在此次調整後卸下了淘天職務,迴歸智能信息事業羣,彼時,外界便傳言吳嘉將專注阿里巴巴AI To C方向業務的探索。

另一方面,“通義”在To C方向的發展面臨着一定的壓力。2023年10月,通義千問APP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正式上線,今年5月,“通義千問APP”更名爲“通義APP”。QuestMobile發佈的《2024上半年AIGC APP流量與場景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典型工具類AIGC APP重點運營指標中,通義的活躍率(DAU/MAU)爲14.3%,月人均使用天數爲4.3天,兩項數據均位列第四,落後於豆包、文心一言等。報告還顯示,通義月卸載率高達62%,幾乎是文心一言的兩倍。

在阿里雲整體更偏向b端業務的情況下,如何在大模型時代爲AI To C找到落腳點已是阿里巴巴的一項重要挑戰。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通義”從阿里雲分拆、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團隊分離的背後,儘管底層技術和產品應用看似都是技術底色,但一個是負責深度挖掘,一個是市場拓展,分成兩大類去共同協作,可以讓技術更好的接受市場檢驗,並反饋到基礎構架的構架調節之中。大模型要走出實驗室,投入實戰,就必須讓產品思維有聚焦有輻射,團隊做分拆來分工,更容易成功。

阿里將“通義”To C交由吳嘉或許是看中了其孵化夸克的經驗。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公佈首批戰略級創新業務“四小龍”名單,夸克就被列入其中。吳泳銘彼時解釋,這些業務的遴選標準是具備足夠巨大的市場空間、具備獨特的市場定位、符合用戶需求趨勢和集團“AI驅動”戰略。此前,夸克技術負責人蔣冠軍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夸克用戶中50%以上都是25歲以下年輕用戶。由於對年輕人需求的捕捉和創新功能的開發,夸克在近些年獲得了用戶量的迅速增長。

不過,在AIGC APP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通義”To C要找到新的增長路徑並不容易。上述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4成AIGC APP出現流量倒退。實現月複合正增長的APP中(44個),複合增長率高於50%的有12個,34.1%玩家小於10%。熱度與使用不匹配的情況,反映出用戶場景化需求與APP提供的能力錯配,已經成爲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張書樂分析,目前AI To C的普遍痛點還是玩具化,能輔助一些工作,更多的則變成各種魔改和玩梗,整體對C端生產、生活所能提供的有效用途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