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俄烏戰爭改變全球軍火市場 中國的機會來了?

俄烏戰爭中最先出名的武器是手持式的反坦克標槍飛彈,重創了俄羅斯坦克與裝甲車,改變了俄烏戰爭初斯的戰場態勢。(圖/烏克蘭國防部)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已超過8個月,隨着戰事持續擴大與戲劇性的變化,多種武器在戰事中爆紅,也有不少表現意外地糟糕。美國雖然砸下大量資金協助烏克蘭抵抗入侵,未來僅在軍火市場上的收益就難以估計;俄羅斯武器表現不佳,國際地位大跌,戰後肯定會失去大量軍火客戶,預料有相當大的部份會轉向中國,一些規模較小的軍火工業後起之秀也會趁勢崛起。戰爭結束後,全球軍火市場將出現大洗牌,亦將大幅改變現在的地緣政治格局。

俄羅斯坦克延續前蘇聯坦克的盛名,其裝甲部隊一向有「鋼鐵洪流」之稱,但在俄烏戰爭中的表現卻非常糟糕。(圖/路透)

俄烏戰爭開打不久,最先爆紅的是手持式反裝甲武器標槍飛彈,重創了被譽爲「鋼鐵洪流」的俄羅斯裝甲車與坦克,老式的手持式刺針飛彈也打下了一架又一架的直升機與數架俄軍戰機。這也是二次大戰之後的重大戰事中,首次以手持武器大量擊毀敵軍重裝備的真實案例。

在莫斯科紅場閱兵時威風澟澟的BMPT裝甲車,到烏克蘭戰場遇上手持反裝甲武器卻不堪 一擊。(圖/路透)

因俄烏戰爭出名的還有無人機,它們在戰場上發揮前所未見偵察、定位與伏擊作用。受關注度最高的則是這場戰爭捧紅的海馬斯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M777與M109榴彈砲,與法國的凱撒自走砲等等。反過來看,俄軍的裝甲車與坦克,因爲損失數量太多,沒有發揮應有戰力,砸了蘇聯坦克的傳統招牌;中短程導彈打擊數量雖不小,但效果不如預期,故障率也高;被炸沉莫斯科號巡洋艦,更是俄羅斯海軍史上最羞辱的敗績;有絕對空中優勢的先進戰機也未能發揮作用,裝備與武器落後也成爲外界的笑柄。

俄軍大量坦克遭到單兵手持武器屠殺,數十年盛名毀於俄烏戰爭。(圖/路透)

許多分析家都認爲,俄烏戰場上各種武器的實戰表現不只改變了戰術觀念與規則,更會明顯而立即地影響國際軍火市場的動向。一向被認爲是高科技武器的俄羅T-90坦克因無法有效防禦新型單兵反坦克武器,將流失大量客戶。至於戰力尚未全部發揮卻戰績亮眼的海馬斯多管火箭彈,已經用不着再花錢做廣告。

美國提供的海馬斯火箭砲系統被認爲是改變俄烏戰爭局勢的利器,美國軍火商已經不用再做廣告了。(圖/美聯社)

美俄做爲全球軍火輸出最大的兩個國家,其武器效能在這場戰爭中出現明顯對比,兩國軍火輸出的差距勢必更加擴大。未來還有更多國家加入北約,原在全球軍火市場佔有率達到39%的美國,可能會暴增至50%以上。

中國近年來軍火輸出成長速度加快,俄烏戰爭後應該可以拿到不少俄羅斯原有客戶的訂單。圖爲中國國際防務博覽會。(圖/中新社)

至於全球排名第2的俄羅斯,近幾年來軍火出口原就持續下滑,衰退幅度達2至3成,俄烏戰爭後,俄國軍火老主顧如埃及、印度與阿爾及利亞等國受到美國施壓停止進口俄羅斯軍火,現有19%的軍火市場佔有率到明年將被美國、法國與中國瓜分。由於原先俄羅斯軍火的買家多數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不佳,它們放棄俄製武器後,比較可能轉向國際市場上快速崛起的中國軍火商。

無人機在這次俄烏戰場上出盡風頭,將來在戰場上的用途將被大量開發與運用。圖爲中國製造的無偵-7無人機。(圖/新華社)

以瑞典斯德哥爾摩 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2021年法國軍火輸出佔全球11%,排名第3,而中國佔4.9%,排名第4。去年法國軍火交易額暴增主要來自印度、卡達與埃及3國的飆風戰機訂單,佔其輸出總額56%。未來新購飆風戰機的短期效應過後,擅長於輕型武器、中小型戰艦與中短程陸基空基飛彈的中國,很有機會可以趕上法國。

韓國近年來軍火工業成長快速,每年都有30%的增長幅度。圖爲國際市場熱門的K-9自走砲。(圖/韓國國防部)

俄烏戰爭除了在武器技術與地緣政治影響全球軍火市場之外,對於某些國家發展軍事工業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軍事工業的韓國。美國因爲政策上的緣故,不能提供以海馬斯發射、射程300公里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最近決定轉向韓國購買遠程火箭砲系統提供給烏克蘭使用,金額高達31億美元。韓國近幾年來軍火工業成長極快,年成長率都高達30%,其中成長較快的包括K-2坦克、K-9自走砲、FA-50 輕型攻擊機、鐵應-II彈道導彈攔截系統,客戶包括波蘭、埃及、土耳其、印度、芬蘭、挪威、愛沙尼亞和澳大利亞,輸出金額己擠進全球前10名內。另外,曾經以槍砲製造聞名的捷克近年來有意重新建立其軍火製造業,在俄烏戰爭大幅改變東歐政治形勢後,已經加入北約的捷克也打算在輕兵器與坦克製造上恢復往日雄風。

近年來已有少部份與俄羅斯關係較好的國家轉向中國購買武器,在俄烏戰爭後,此一趨勢未來還會更加明顯,這將是中國發展軍事工業難得的契機。(圖/中新社)

戰爭一向是驗證軍火效能的最重要環境,但軍火交易還有更多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這次俄羅斯不只在戰爭中失去了客戶,也失去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近年來已有少部份與俄羅斯關係較好的國家轉向中國購買武器,此一趨勢未來還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南亞、非洲、南美、中亞與東歐國家,這將是中國發展軍事工業難得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