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全力發展核航母關鍵轉折:K14核潛艇與企業號事件
1961年服役的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CVN-65是美軍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9.3萬噸。(圖/美國海軍)
從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下水後,有關中國何時建造核動力航母就成爲軍事國防界與媒體的熱門話題,贊成者強調它對武統臺灣與掌控南海的作用,反對者則稱在與美國全球爭霸前尚不需核航母。以美國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爲例,它固然有烈的實驗性質,美軍曾一度想要放棄,最後卻因爲前蘇聯的K-14核潛艇追截企業號事件,讓美軍下定決心將全數航母改爲核動力。
核動力航母是至今爲止規模最大、造價最高的超級作戰平臺,目前全球總共有12艘在服役中,其中11艘在美國海軍、1艘在法國。而常規與核動力航母之間的利弊長期以來有不少爭論,在戰力、航速、造價、維持經費、國家形象等各方面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目前正在加速發展航母的中國在這方面的討論尤其多,許多分析人士甚至還認爲,不論核航母效用如何,它必然是中國在大國崛起後與美國抗衡的重要指標與象徵。
1968年在陸基與空基情偵系統支持下成功追截美國企業號核航母的K-14核潛艇。圖爲K-14的紀念碑。(圖/Wikipedia)
美國當年規劃與建造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USS Enterprise,CVN-65)的過程,以及服役後的運作上,就遇到許多前所未見並極其複雜的問題。核航母優點固然不少,但缺點也太多。當時美國原已決定在企業號之後暫時擱置核動力航母發展,繼續建造常規航母來補充航母艦隊,但很湊巧地發生了一件前蘇聯K-14核潛艇追截企業號的事件,在關鍵時刻改變了美國海軍航母的發展路線。
企業號在1961年開始服役,不久後美國審計總署(GAO)對核航母的運作做了首次總結報告,認爲常規航母在多項指標的表現不比核動力航母差,這些意見也獲得1963年審覈建造甘乃迪號(USS John F. Kennedy, CV-67)和新的SCB-211常規航母動力方案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認同。但是在1968年發生一件美蘇冷戰對峙的重大事件,讓美國軍方決策階層完全改變想法。
當年爲K-14潛艦提供企業號情報、僞裝爲拖網漁船的蘇聯吉德羅芬號情報船。(圖/Wikipedia)
當時一艘前蘇聯「十一月級」627A型魚雷核潛艇編號K-14,用30多天時間執行由摩曼斯克從水下穿越北極冰帽任務前往太平洋的特殊任務,沿途刻意留下各種聲紋特徵讓美國西岸的水下監聽陣列探知其行蹤,刻意向美方展示其核潛艇由北冰洋直接威脅美國西岸的能力。此時位於聖地牙哥的首艘核航母企業號奉命前往越南參與越戰,蘇聯得知消息後命令K-14從溫哥華外海前往追截,並派遣圖-95RTS偵察機前往,將企業號位置度等情報轉給K-14,同時還有一艘蘇聯海軍情報蒐集船加入監視行動。
爲協助K-14追擊企業號任務,蘇聯派出2架圖-95RTS偵察機協助收集情報。(圖/TASS)
經過接力式情報作業下的多次目標確認,K-14核潛艇成功地追截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事件震動整個美國海軍。美國海軍認爲,常規柴電潛艇因航速受限,美方估計蘇聯627型核潛艇航速僅22-23節,根本追不上美國航母戰鬥羣。但是K-14核潛艇竟然在空中偵察機與岸基情報系統的引導下進行遠程高速追截企業號,讓美國海軍一陣恐慌。美軍其實不知道的是, K-14長時間高速航行已造成反應堆幅射濃度超標,其追截跟縱企業號戰鬥羣的任務被迫結束而提前撤離,但事件卻成功地對美軍造成極大震憾。
小鷹號是美國最後一艘退役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8萬噸,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爲它的戰力極強之外還有很多優點。(圖/美國海軍)
此後美國海軍認爲,蘇聯核潛艇航速可以追上核航母,可以在空中或陸地偵察系統導引下截擊美國核航母,航母即使有護衛艦,也難以對付高速核潛艇的挑戰。美軍自此認定,只有核動力航母纔有可能以長時間、高航速來擺脫核潛艇的糾纏,因此必須專注於發展核動力航母,並加速開發各種新的反潛技術。雖然如此,蘇聯核潛艇一直到1980年代都是美國航母的重大威脅,到1983年還出現過一次蘇聯核潛艇K-305透過極複雜的通訊與情報蒐集方式,在接近企業號60海里時才被首次發現,在接近到6海里時才被企業號的反潛直升機進行模擬攻擊,而這個距離核潛艇已能直接威脅航母。
美國航母應對核潛艇威脅的經驗已有數十年曆史,即便反艦彈道導彈問世,核潛艇仍是航母最大的威脅。中國是否應該發展核動力航母的問題,若從臺海、南海與西太平洋的戰術觀察,當然很有必要,但如果只是用在政治上彰顯強國形象,那就大可不必,法國的核航母戴高樂號就是前車之鑑。有位評論者分析核航母的爭論時指出,十幾年前中國沒有航母的時候,天天宣傳航母無用論。現在中國有了常規航母,就有一羣人提出核動力過剩論,認爲核航母沒有必要,如果未來有了核航母,這些討論應該很自然就會消失。從這個角度看來,也頗有另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