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以色列前總理驚爆俄烏秘辛:拜登封殺停戰談判

年富力強又有足夠政治聲望的前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左)與普丁(右)、澤倫斯基都有相當的交情,也獲得2人的信任,是促成俄烏和談的不二人選。(圖/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再次正式對外提出與烏克蘭進行「無條件」停火談判,遭到烏克蘭拒絕,敗象頻生的普丁也引來國際上的嘲諷。別說現在澤倫斯基不會同意,就算是同意了,也過不了拜登這一關。何以見得?前以色列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Naftali Bennett)日前受訪時爆料,戰爭初期他頻繁地穿梭在普丁與澤倫斯基之間,積極促成雙方的和平談判,雖然取得普丁與澤倫斯基各自讓步,並同意進行談判,但最後仍被拜登否決。貝內特的說法也證實了許多專家的猜測:美國就是想用俄烏戰爭拖垮普丁治下的俄羅斯。

貝內特1972年生、今年僅51歲,是以色列右派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出生於美國猶太人移民家庭,曾在以色列參軍,退伍後成功地經營電腦軟體企業。棄商從政後在內坦雅胡總理的內閣中出任過教育、經濟、國防等多個部長職務,也曾經在輪換內閣的時期擔任過總理一職,是以色列傑出的政治人物。

貝內特上週接受以色列媒體《第12頻道》一場近5小時的訪問,首次曝光了2022年3月初他穿梭於俄烏之間謀求雙方和平談判的過程。年富力強又有足夠政治聲望的貝內特能擔此重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與普丁、澤倫斯基都有相當的交情,也獲得2人的信任,尤其是性格多疑的普丁所信任的極少數政治人物之一。因此,如果要擔任俄烏之間的調解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在戰爭開始的第9天─2022年3月5日─正值俄軍快速地進佔基輔近郊機場,形成僵持狀態的時候,當時雙方都想停火,貝內特於是前往莫斯科進行穿梭外交。他在訪談中回憶道,一開始見到普丁時他就問:「你會不會殺了澤倫斯基?」當時普丁向貝內特保證:「不會」。除此之外,普丁還同意2項「重大讓步」:放棄烏克蘭的「去納粹化」,亦即不堅持換掉澤倫斯基進行政權更迭,同時也放棄要求烏克蘭大幅裁軍進行「非軍事化」。

前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在俄烏戰爭初期頻繁地穿梭在普丁與澤倫斯基之間,積極促成雙方的和平談判,雖然取得雙方各自做出重大讓步,但最後是被拜登否決掉。(圖/美聯社)

貝內特說,與此同時,以他一貫在談判中直搗核心的性格,他也意外地獲得澤倫斯基同意大幅讓步:放棄加入北約。「我當時對自己說,哇!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貝內特眉飛色舞地回憶道。

這是貝內特首次對外公開談論調停俄烏戰爭的詳情。《第12頻道》節目主持人追問:你認爲去年3、4月達成外交協議的成功機率有多大?貝內特堅稱,至少有超過50%的機會達成協議。

貝內特表示,他所做的任何有關的調停都事先與美國、德國和法國協調至最微小的細節。他說,「作爲一名公正的調解人,我不能對雙方在和談中採行的政策設訂框架」,「在這方面,我必須求助於美國」,他以現實的態度承認了這場和談的關鍵。

貝內特(左)很清楚美國是這場戰爭決定性的參與者,在俄烏和談的問題上,拜登的決策甚至比烏克蘭或俄羅斯更加果斷。(圖/美聯社)

貝內特指出,他一直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保持聯繫,有時候對象是布林肯,有時甚至是拜登本人。他說:「西方國家還是決定繼續打擊普丁」,很明顯地,美國是這場戰爭決定性的參與者,拜登的決策甚至比烏克蘭或俄羅斯更加果斷。「當輪胎上路後(事情要見真章了),透過外交解決的所有要素已經由烏克蘭和俄羅斯談定了,但是,仍然被美國封殺了」。貝內特說,就像當時對拜登等人說的一樣:「我認爲美國人錯了」。

至於美國錯哪裡?貝內特列舉了一些拒絕和談的負面因素,例如:戰爭傷亡增加、烏克蘭基礎設施的破壞、對國際糧食供應的負面影響、能源成本上升、大量難民等等;至於美國獲得的好處,貝內特認爲,一般都認爲包括拜登建立了一個「反侵略者聯盟」,這也包含臺灣問題、科技管制等其他領域。

在貝內特的穿梭下, 普丁與澤倫斯基已經在幾個重大原則上做出妥協,但最終還是抵不往拜登一票否決,拜登說:「西方國家還是決定繼續打擊普丁」。(圖/美聯社)

在訪談最後貝內特非常直率地表示,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的策略從一開始就是「助長和擴大戰爭」,而不是「遏制戰爭」。這項觀點雖然有些人不同意,但美國拒絕俄烏和談這件事,是美國鼓動戰爭的又一個無可爭論的鐵證。

貝內特的穿梭外交最終沒有成功,這場戰爭爲此又多打了一年,不只一如預期增加大量軍人與平民傷亡,也重挫了全球經濟。俄烏戰爭是一場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因素太多,不可能用單一觀點就描述清楚。雖然普丁給貝內特的承諾不見得可信,但畢竟 當時俄軍是在戰場優勢的狀態下,貝內特專訪所透露的內幕,仍能提供給外界思考俄烏戰爭的另一個深入事件核心的角度。未來結束俄烏戰爭的和談,終究是要進行,只是現在看來時機尚未來臨。只要普丁還在位子上,美國恐怕就不會點頭,在目前情勢下,戰爭至少還要拖上幾個月才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