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國版匕首?航展轟6K掛載或爲第3款高超音速導彈

11月3日下午一架轟-6K降落珠海時,《央視》發佈了圖片與視頻,眼尖的觀衆立即發現轟-6K機翼下掛着前所未見類似導彈的武器。(圖/央視截圖)

一向是中共展示武器研發成果重要平臺的珠海中國航展,讓受到內部與外部因素影響而低迷多時氣氛頓時又找到新的熱門話題。其中最受議論的是掛載於轟-6K轟炸機的一款新式的大型導彈,經過比對與分析,認爲它很可能是與俄羅斯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導彈類似的新型導彈,若猜測無誤,它將是目前已知中共的第3款超高音速導彈。

不少人從央視畫面上轟-6K掛載的導彈外型猜測,認爲它可能是類似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圖/央視截圖)

這段時間大陸受到凝重的政治氣氛與疫情封控影響,社會上充滿着壓抑的情緒,10月下旬第14屆在珠海舉辦的中國航展啓動布展工作,才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11月3日下午一架轟-6K降落珠海時,《央視》發佈了圖片與視頻,眼尖的觀衆立即發現轟-6K機翼下掛着前所未見類似導彈的武器,很快在網路與媒體上引起關注。不少人從外型猜測這可能是類似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而且現在中共自制的導彈種類已非常多,若不是最高等級的高超音速導彈,恐怕很難在中國航展上做爲重點展示項目。

中國若能從少量訊息就拼湊出匕首導彈(圖)的技術路線並加以複製,顯示其導彈技術實力已相當雄厚,也充分了解俄羅斯導彈技術發展思維模式。(圖/美聯社)

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是在2018年公佈,當時號稱最大速度10馬赫與2000公里射程震驚了全球。不久俄方又公佈了以米格-31戰機搭載匕首導彈進行試射的畫面,並聲稱它是無法攔截的新武器。但這款導彈一直到今年俄烏戰爭時才首次進入實戰,摧毀了烏克蘭一座地下彈藥庫,消息極具震憾性,終於讓外界見識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厲害。

近距離可以對轟-6K的新導彈看得更仔細,從外型上看與俄製匕首的確很相似。(圖/央視截圖)

這次戰績同樣也讓支持普丁對烏克蘭開戰的中國網民極爲興奮,原因是目前實際部署高超音速導彈的國家,除了俄羅斯之外就只有中國。中國在2019年10月的大閱兵首次讓陸基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亮相,今年4月公佈了艦載型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的試射畫面,隨後在美國衆院議長佩洛西8月訪臺後,對臺灣進行接連數日的導彈演習中也宣稱發射了2枚東風-17。

俄羅斯公佈的匕首導彈測試圖片,由米格-31戰機掛載於機腹,於空中發射。(圖/美聯社)

中共這2款導彈與俄製匕首導彈的主要差別在發射載體,東風-17是陸基發射,鷹擊-21是艦載海上發射,而俄製匕首是機載空中發射。這項差異讓外界很自然地猜測,中共應該很快地開發出空基的高超音速導彈,大陸社交媒體上雖曾出現用轟-6N掛載鷹擊-21傳聞,但一直未獲證實。如果這次轟-6K上的導彈證實是空基高超音速導彈,即可證明中共已完成海陸空3個領域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與全方位部署。

推測是新款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基礎的M-20短程彈道導彈,曾於2016年以實體方式於中國航展上展出。(圖/新浪軍事)

轟-6K掛載的高超音速導彈最初有人認爲是鷹擊-21的改型,但仔細比對後發現尺寸與整體結構差異太大,應該與鷹擊-21無關。有分析認爲,從尺寸與尾翼結構來看,它比較像是一款數年前開發出來的M-20導彈。M-20導彈外型簡潔,不像東風17那麼特異,是東風-12短程導彈的出口型號,爲單級固態燃料導彈,射程280公里,可配備穿透性彈頭對加固工事或地下掩體進行精確打擊,也曾在2014年和2016年的中國珠海航展上亮相。

中國曾測試過用轟-6N搭載鷹擊-12導彈,測試照片在網上引起熱烈議論。(圖/新浪網)

新的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可能循着與俄製匕首導彈類似的技術路線,匕首導彈是以伊斯坎德爾-M(Iskander-M)系列中射程480公里的9M723導彈爲基礎,進行改造後掛載在米格-31戰機上發射。這種發射方式可省去導彈爬升段消耗的燃料和時間,並因此擁有載具的高度與速度,可大幅增加射程。這次準備在珠海亮相的新型導彈,外型也與俄製匕首相近,如果技術路線也與匕首相同,極可能就是一款射程在500公里左右的戰術導彈。

匕首導彈是以伊斯坎德爾-M系列中射程480公里的9M723導彈爲基礎,進行改造後掛載在米格-31戰機上發射。圖爲伊斯坎德爾-M。(圖/衛星通訊社)

如果中國版匕首若以轟-6K爲載體,它的次音速飛行無法與米格-31的2馬赫以上速度相比,作戰高度也差了3成,射程也會因此受影響。唯一的長處是轟-6K可以左右各一掛載2枚,相較米格-31只能在機腹下掛載一枚,轟-6K的導彈有數量上的優勢。此外匕首和其型9M723導彈的重量各約4噸,M-20重量也差不多4噸,新導彈的重量應該相近,最大載重9噸的轟-6K搭載2枚已是極限。如果仿效俄羅斯用重型戰機搭載,可能會有機動性、航程與後勤等較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

掛載在米格-31戰機上發射方式可省去導彈爬升段消耗的燃料和時間,並因此擁有載具的高度與速度,可大幅增加射程。(圖/美聯社)

目前只能從僅有的外型觀察做出上述的推論,新型導彈可能模仿俄羅斯匕首導彈,但匕導彈是俄羅斯尖端武器,技術上高度保密自不在話下,中國能從少量訊息拼湊出匕首的技術路線並加以複製,應該是紮實技術基礎下才擁有的能力。如果相較於美國研製高超音速武器波折不斷,至今在乘波體彈頭研發進度上仍未獲突破,更能顯示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對美國的領先幅度已愈來愈大,也難怪美軍會把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視爲重大的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