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投顧公會調查:ESG風潮起 國人退休投資偏保守

一、網路、行動裝置下單是未來基金銷售第一決勝點,首先,除了儲蓄與股票之外,民衆的投資理財工具以ETF與共同基金爲主,且對於這兩種商品的信任程度都超過7分(滿分10分)以上,取得共同基金的相關資訊來源主要仍是傳統銀行的理財專員,但隨着社羣媒體的重要性日漸提升,民衆主要藉由網站/論壇、專家名人(如理財專家、網路名人、知名部落客等)來了解ETF。而且50歲以下的投資人,投資媒介的主要工具以電腦網頁和行動裝置下單爲主,說明未來財富管理的場景運用仍是第一個決勝點。

二、未來基金投資模式:1次多檔的資產配置→客製化解決方案其次,民衆投資共同基金的主要方式,大多以不擇時的定期定額多次1檔模式爲主,而選擇共同基金的標準主要是參考公司信賴度、過往績效與優惠活動來決定,但是進一步釐清民衆對於AI機器人智能投資的看法,亦可發現民衆真正期待的投資模式是1次多檔的資產配置,甚至未來若結合智能化到再平衡(rebalance)調整機制能有多次多檔模式,亦即運用人工智慧(AI),就能從原本財富管理的金融商品升級爲解決方案,從標準化服務變成客製化服務,即是進入2.0財富管理AI FinTech的時代。第三個重要發現繫有71%的受訪者會考慮投資以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爲主題的共同基金。根據統計,截至去年第三季底,臺灣ESG相關之基金資產規模已將近1500億元臺幣,說明結合ESG主題概念的ETF或共同基金已獲國內投資人青睞。

三、6成民衆已開始準備退休金,惟投資工具偏向保守,最後調查有關退休規畫與勞退新制,受訪民衆認爲應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年齡中位數爲40,平均數爲38,說明國人開始進行退休準備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同時有6成的民衆已開始準備退休金,主要還是透過儲蓄(75%)、股票(69%)和個人保險(61%)進行規劃,共同基金與ETF只各佔1/3,其中年紀越小越偏好ETF,年紀越大則偏好共同基金,且以固定收益型基金爲主,說明年紀越大越保守,選擇的退休投資工具越侷限,產生的複利效果也越弱。

四、青壯族羣明顯低估退休金需求,建議應儘早進行退休理財規劃,至於每個月的理想退休生活開銷最多民衆認爲介於30001~50000元,換算起來退休所得替代率,至少要達到主計處公佈2020年全體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平均5.4萬的6成以上,但驚訝的是本次調查20~29歲族羣認爲理想退休生活開銷是介於10001~30000元的比例高達近五成,此區間不足於應付未來的實際開銷,明顯低估了退休金準備,這也表現在20~29歲族羣有48%的受訪者、30~39歲族羣有40%的受訪者表示沒信心達到理想退休生活,其主要原因是擔心收入不穩定、目前資金不足,無法儲蓄以及擔心未來醫療的龐大支出。

五、高達70%受訪民衆願意參加勞退自選投資平臺,主要原因是可以依照自己狀況選擇投資工具本次調查也發現,有高達70%受訪民衆願意參加勞退自選投資平臺,與前年(2020年,72%)的結果很相似。本次調查中,民衆願意參加勞退自選投資平臺的主要原因:有72%認爲是可以依照自己狀況選擇投資工具,且46%相信長期下來也會有更好的績效,而30%不願意參加的主要原因除了有56%擔心賠錢之外,30%是不知如何選擇標的與30%是不具備相關金融知識與投資經驗,其實這樣的結果也突顯本次調查中,民衆願意進行智能投資的主要三大原因,包括:機器人24小時主動監控市場風險與績效變化,投資免傷神,以及當市場震盪使資產配置比例失衡時,自動啓動再平衡調整機制,維持最適投資組合和量身打造個人化資產配置組合,省去選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