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資產保護 聚焦永續金融

證基會12日舉辦「2023 投資人資產管理新趨勢」論壇,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左五)、證基會董事長張傳章(左四)、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右五)、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吳宜展(右四)、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右一)等共同出席。圖/陳昱光

響應世界投資者周(WIW),加強投資者教育及保護意識,提升投資人韌性,證基會於12日舉辦「2023 投資人資產管理新趨勢」論壇,邀請優秀講者進行兩場專題演講,主題涵蓋「永續金融的挑戰與韌性」及「認識臺灣碳權交易所」,並跟與會來賓共同研討座談,聚焦「金融防詐騙與虛擬貨幣投資之風險與挑戰」,皆爲金融市場上所關注的重要議題,期望藉此協助投資人建構正確金融知識。

證基會董事長張傳章致詞時指出,爲了推廣金融教育、促進產業發展,證基會推出「共同基金投資人學習路徑圖」,透過6條不同路線,34個站點,就像搭捷運一樣,引導民衆更加深入瞭解共同基金。

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表示,金管會積極活絡資本市場,陸續放寬創新板投資條件、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可將上市櫃股票做爲融資標的、權證避險降稅等措施。同時也推動永續金融發展、強化資安韌性,並結合周邊單位共同「打詐、阻詐」,提升投資人反詐騙意識。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指出,大專院校是培育金融專業人才的搖籃,在風控、業務、營運等不同面向都是發展重點,深耕校園下一代更是臺灣推動綠色、永續金融的基石,藉由「共同基金投資人學習路徑圖」,能夠讓年輕族羣對於金融產品及投資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在專題演講部分,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提出,目前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挑戰,永續金融發展更凸顯其重要性。爲提升永續韌性,金管會持續推動永續金融及公司治理政策,建構永續金融生態圈,希望藉由融資、投資等方式,運用資本市場力量,實踐「推跟拉」的概念,由金融機構推動上市櫃公司重視永續發展,上市櫃公司則可以拉動供應鏈合作,共同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期望透過金融機構協助永續金融專業訓練,以打羣體戰方式,大型金融機構帶領中小型金融機構一起發展,預期效益爲發揮金融機構投融資力量,影響客戶、產業並串聯供應鏈,深化臺灣永續發展,達成減碳轉型成效。

另外,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臺灣今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於8月7日成立碳交所,建置碳權交易平臺,其三大交易板塊包括「自願減量專案額度交易」,企業可在交易平臺上轉移、交易或拍賣碳費抵減;「增量抵換額度交易」,延伸環境部現行的增量抵換媒合平臺,集結零散的減碳力量,包括汰換老舊汽機車等多項減碳措施所取得之增量抵換額度,以及「國外碳權交易」,引進符合國際組織標準之高品質碳權。

碳交所並積極推動淨零基礎建設,提供碳諮詢及教育訓練,與國內各大學等機構合作推廣教育訓練宣導活動,課程自8月開始。同時與國際專業機構合作開設碳盤查、碳足跡及碳中和課程,培育溫室氣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