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國買家取消了烏克蘭玉米訂單,這次還真不是因爲價格

玉米的風波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波風浪剛過去,後一波馬上就到來了。

國內市場的動盪還沒結束,進口玉米又出現了新事件。

此前有消息顯示,原計劃在四五月份,預計將有近100萬噸烏克蘭玉米運往中國,其中4月份約有60萬噸,其中有30多萬噸已經離開了烏克蘭港口;而5月份約有40萬噸。

而近日有消息稱,約有四至五船的原打算在二季度運往中國的烏克蘭玉米被中國買家取消了。

其實按說取消進口穀物訂單這也不是啥新鮮事,比如前段時間中國買家就連續大手筆取消了進口小麥的訂單,數量就達百萬噸級別,一度還引發了市場不小的轟動。

而取消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隨着國際糧價的走跌,當前價格顯然比去年低了不少,所以退貴買賤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了。

不過,烏克蘭玉米訂單被取消可能還真不是因爲價格。

因爲衆所周知,自俄烏衝突爆發後,黑海港口外運受阻,烏克蘭玉米外運一度也受到限制。

而在我國進口玉米的來源中,烏克蘭玉米是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的,甚至曾經長時間超過美玉米,成爲我國進口玉米的第一來源。

但隨着烏克蘭玉米外運受阻以後,我國開始轉戰巴西玉米,也使得巴西玉米對華出口創下新高。

不過,從去年開始,烏克蘭玉米又回來了,並且從價格來看,也比美玉米及巴西玉米的價格要低,二季度運往中國的這批玉米價格綜合成本算下來僅爲2000元/噸左右。

顯然,這個價格是具有優勢的。

那麼,既然不是因爲價格,又爲什麼取消了訂單呢?

市場普遍認爲,可能與前不久國家對保稅區進口玉米流入的限制政策有關。

近兩年,進口玉米數量一直高企,連續4年超過了配額限制。而超出配額的部分就需要繳納高昂的關稅,而爲了規避關稅問題,一些貿易商或者沒有配額的企業就將玉米先運到保稅區,然後與其他穀物成分混合在一起作爲飼料再入關,這樣就可以以更低廉的飼料進口率進入到國內市場。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進口玉米往往就不會進到儲備庫了,而是直接進入市場。

所以限制進口玉米向保稅區流入以後,相當於把這個口子就給收緊了。

於是,沒有了這個低稅的“秘方”,一些進口玉米的訂單可能就不划算了,於是就會面臨被取消。

而不止是烏克蘭玉米,有專業人士還預計,未來有可能還將取消更多的來自歐洲的玉米訂單。

隨着這些進口訂單被取消,這對國內玉米市場來說是件大好事,意味着直接把那些擠佔國內需求空間的低價進口糧源給限制住了,爲國內玉米需求騰出了空間。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這些進口訂單雖然取消了,但並不意味着我國今年的進口玉米數量就會少,因爲根據官方最新預測,本年度我國進口玉米數量或將達到2000萬噸。

當然大部分並不直接流入市場,所以也不必過於緊張。

但這也說明,玉米的供需並不會出現太大缺口,或者說調控能力很強,所以預計今年玉米總體價格重心會低於去年。

本文完,感謝閱讀!隨手點贊,給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