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最新演講:在經濟體系變動中促進發展動能轉換

導讀:

7月16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2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在會上表示,過去幾千年中國都是農業經濟,現在是從工業經濟發展到信息經濟和數字經濟,經濟體系的變動是非常快的。當前談經濟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全球經濟體系變動中,不斷地通過改革開放抓住經濟發展新的動能,創造了四十多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成就。

屠光紹指出,我們現在進入數字經濟,這是經濟形態的重大變動,這種變動給產業形態、企業形態和資本形態等帶來了一系列變化。數字經濟的三個觀察維度是數字經濟化和經濟數字化,數據資產化和資產數據化,數流全球化和全球數流化。

談及如何在經濟體系變動中促進動能轉換,屠光紹提出幾點思考,要不斷形成動能轉換的各類主體合力,一是發揮企業在推進動能轉換的主體作用,應重視、支持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創新開拓;二是發揮金融體系在促進動能轉換中的主動作用,因爲金融和經濟密切相關,但動能轉換對金融服務方式、金融格局提出了新需求,金融體系必須適應並滿足新需求;三是發揮政府在動能轉換中的主導作用,要在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管理方式方面作好引導和服務;四是營造促進動能轉換的機制和生態,形成良性循環。

屠光紹強調,轉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定要防範動能轉換過程中的轉型風險,動能轉換必須適應轉型發展,但既不能被動等待也不能過急求快,採取各種拔苗助長甚至簡單的、一刀切的政策是不可取的。

以下爲演講全文:

主持人:下面有請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帶來主題演講《在經濟體系變動中促進發展動能轉換》。

屠光紹:爲什麼要關注和重視經濟體系變動和發展動能轉換?因爲變纔是永遠不變的,經濟體系變動中的動能轉換可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今天我們講這個題目可能還有不同的意義,現在經濟體系變動的頻率和幅度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過去幾千年都是農業經濟,現在是從工業經濟發展到信息經濟、數字經濟,這個變動是非常快的。當前談經濟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尤其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就是在全球和國內經濟體系變動中,不斷地通過改革開放抓住經濟發展新的動能,從而創造了四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成就。

至於當前經濟體系的變動,我們一直都在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有國際變動又有自身發展階段、發展格局,所以在當前我們認真分析的過程中,尤其是對中國目前進入的新發展階段來講,實現這樣的經濟體系變動中把握好、促進好經濟動能轉換就意義非常重大。

應該從哪些方面對經濟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進行觀察?大家可能都在深入分析,我們可以從多維度來看經濟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

首先來看大的經濟形態,當前我們已經步入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經濟社會、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階段,所以數字經濟就是經濟形態的重大變動,這種變動可以帶來一系列的變化。2020年的本站經濟學家年會上我專門講過“數與化”,以前我們說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數與化”,就是三個觀察維度——數字經濟化和經濟數字化,數據資產化和資產數據化,數流全球化和全球數流化,應該說數字經濟帶來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特別是對整個經濟體系和發展動能帶來很大變化。舉個例子,過去我們一直在講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但有了數字經濟以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們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認識。

我們說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金融怎麼服務實體經濟?哪些是實體經濟?農業當然是實體經濟,工業也是實體經濟,但因爲有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新型實體經濟,不是完全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經濟,新型實體經濟又是把實體和虛擬打通,產生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產業業態,所以就是數字經濟形態的重大變化,可以使我們更多地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過去沒有的發展動能。

剛纔楊主任說過去我們的經濟增長形態就是GDP,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要看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一個地區的經濟體量就是GDP,我們過去就是圍繞GDP增長,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指標。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經濟增長更豐富的形態,從大的方面來講是講協調發展、包容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意味着經濟增長形態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其實對我們整個經濟體系以及下一步發展的動能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爲有了科技的發展、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現在產業形態也有出現重大變化,就是所謂的新經濟、新業態。我們有很多的產業形態,包括平臺產業、共享產業、很多跨界的經濟和產業,這些又對我們整個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變動起到一系列的作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產業鏈還是供應鏈都在經歷深刻調整和重構。因爲產業形態的變革,使得我們的產業結構出現重大變化。過去支撐經濟增長的要素和動能,可能在新的產業形態的變化過程中會不斷減少,所以這對我們在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促進產業發展就必須考慮產業形態的變化。

企業發展有些基本原則當然是不會變的,但是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等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舉個例子,獨角獸企業發展的模式跟我們過去的百年老店發展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當然需要百年老店,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形態確實是有很多新的變化。獨角獸的企業形態相對於傳統的企業形態有很大不同甚至是顛覆性的,而獨角獸企業又是新動能的具體體現。

屠光紹:在今天,資產的定義變了(來源:C位觀察)

什麼是資產?資產是什麼類別和形態?因爲有了資產形態的變化就使得過去對資產的特性、對資產性質的判斷都會出現重大的變化。比如現在我們談綠色低碳發展,必然要研究綠色資產,我們也有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就有數據資產,當然還有科技的發展,就離不開知識產權,這些資產形態和過去傳統的資產形態,比如土地、設備、廠房等等都不一樣,這些資產形態也有不同的特性,確實是對我們資產形態發生重大改變。當然,資產形態還在發展的過程中,比如綠色資產怎麼判定,數據是不是資產?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爲什麼說是?因爲數據作爲資產在市場上已經起作用了,數據能夠爲企業帶來收益,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數據作爲資產市場上認可,那麼對企業上市進行定價,數據也是非常重要的盈利資產。

數據作爲資產還要確認兩個環節:法律意義上的數據資產,數據需要確權,權利怎麼確定;另外數據作爲資產會計認不認可,現在數據的開發、數據的投入,企業其實還沒有作爲資產,而是作爲支出,會計制度如何適應新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因爲會計沒有把數據作爲資產,影響我們的資產負債表和整個對數據資產的判定。數據資產化一定是大的方向,所以我們要讓數據資產化不斷推進,可以改變我們整個資產形態,這種資產形態就是我們將來經濟發展新的動能。

資本形態也需要新的視角。無論是逐利還是擴張這都是資本的屬性,但現在對資本的形態和資本的功能又有了新的視角和維度。現在社會責任投資、可持續投資和影響力投資,就是ESG投資,已經成爲全球的趨勢,中國也在不斷推動,資本形態也在不斷豐富。資本的屬性和功能要面對四大關係。

第一,資本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第二,資本涉及到企業經營活動的內部性和外部性的關係。第三,股東利益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第四,財務和非財務的信息和分析。現在我們都會分析企業財務,要把非財務的信息加入進去,包括環境、生態、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怎樣能夠進行融合?

上述四個關係都是非常重大的關係,也是目前整個資本的形成和運作中要面對的,也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如何界定和避免資本無序擴張?如何促進資本健康發展?現在我想給出一個具體的案例,從最近的統計數據來看,大型互聯網企業投資額最近在大幅度下降,相比過去下降達到50%甚至更高,我們也看到這些互聯網企業又有發展的新動向,擴張的速度降下來了,但新的動向在哪裡呢?對小微企業的賦能是增加的,互聯網企業在更多地提供共享的經營方式方面也有新舉措。此外雖然投資巨幅下降,但投資還是有的,更多的是聚焦到硬科技。這些說明了什麼?說明資本的運作方式正在發生新變化,這有利於構建向善的資本形態。

消費的形態也在變化,從實物到非實物。這是經濟不斷髮展中人們消費行爲、消費內容發生的變化,更多的是衣食等基本需求之外的新需求。消費的方式是從線下到線上的結合,現在已經發生很重大的變化,所以我們要抓住消費形態的變化,怎樣更好地滿足新的消費需求,從而讓消費真正不斷成爲我們推動經濟增長的動能。既要重視消費,也要重視消費形態變化。

屠光紹:靈活就業已經成爲主流(來源:C位觀察)

就業的形態也在變化,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過去的靈活就業一直是就業形態的補充,但現在靈活就業已經成爲主流。我們知道因爲有了共享經濟、共享產業的發展,所以靈活就業已經成爲非常普遍的現象,具體也有不同的數據,3000萬、4000萬甚至8000萬,所以就業形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在此背後是什麼?因爲已經成爲主流,它改變僱主和僱員的關係,一個人可以在好幾個地方就業,當然對社會管理也提出很多需求。

分配的形態也在變化,大家都知道最近提出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過去是有這種形態,但更加重視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也是和共同富裕有關。

國際經貿的形態也在變化,過去中國是出口大國,就是貨物出口,鉅額順差,這是整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現在國際貿易形態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貨物貿易是有巨大順差,但服務貿易是逆差,最近的一兩年服務貿易上來了,整個貿易就是和過去的貿易方式發生改變,產生大量的離岸貿易和服務貿易。現在大家越來越關注數據的跨境流動,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貿易量,也是和過去的貨物貿易完全不一樣,抓住國際貿易的變動,從而讓中國繼續成爲在新型貿易格局中的貿易大國,這些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就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後我想談一談如何在變動中促進動能轉換,提出幾點思考:

首先,不斷形成動能轉換的各類主體合力。經濟體系變動下促進動能轉換,需要主體形成合力。一是重視企業在整個動能轉換中的主體作用,尤其是重視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創新開拓,因爲企業家的作用在動能轉換中是不可替代的。二發揮金融體系在促進動能轉換中的主動作用。爲什麼是主動作用?因爲金融是和經濟密切相關,動能轉換對金融服務方式、金融格局提出了新需求,金融體系必須滿足新需求。大家知道房地產是我們過去重要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金融資源大量放在房地產上,這有必須性。現在房地產的健康穩定還是需要金融支持,但動能轉換過程中金融機構就要適應經濟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的要求,不斷深化金融功能,就是形成和發展金融服務的新域態。過去我們有房地產金融、工業金融、商業金融,現在需要科創金融、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等等,一定要形成這樣新的域態,這是金融功能深化的體現,會對我們的動能轉換起到重要的金融促進作用。三是發揮政府在動能轉換中的主導作用。經濟體系變動以後動能轉化當然就要有導向,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我們新的經濟體系動能的出現就一定要圍繞這種新動能提供基礎設施,包括有些基本的指標體系,帳戶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我們現在確實都存在着統計數據失真的情況,就是新的經濟要素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及時捕捉和反映出來,國家層面也有做出很多努力。當然,這裡涉及到各種指標、各種標準,包括雙碳的各種標準、各種指標,帳戶體系就是基礎設施。我們對新經濟動能的很多分析方法、分析工具,比如建立模型的時候參數的重要性是變動的,關聯關係是什麼樣的,都是會變動的,所以不要造成我們宏觀經濟分析的工具失靈,就是需要反映體系變動和動能轉換要求。當然,宏觀政策也要做到更有效,更加針對動能轉換髮力。

第二,營造促進動能轉換的機制和生態。各個主體都非常重要,但能不能形成良性循環,機制能不能有效,形成正循環而不是負循環,所以營造動能轉換的機制和生態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一定要防範動能轉換過程中的轉型風險。轉型過程中有機遇、有挑戰,所以轉型的過程中是有風險的。舉個例子,大家談到中等收入陷阱,其實就是一些國家或地區在動能轉換的過程中風險的問題,或者是在動能轉換過程中沒有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機制,所以是有轉型風險。我們無論是從雙碳、綠色發展還是其它發展來看都有轉型,動能轉換必須適應經濟體系的變動,既不能過慢和被動等待,又不能求急過快,防止採取各種拔苗助長甚至簡單的、一刀切的政策從而形成轉型風險,就會欲速則不達阻礙動能轉換,因此防範轉型風險也是需要切實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