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舞蹈與AI科技 雲門舞集《波》將在臺中歌劇院登場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的作品《波》,10月28、29日將在臺中歌劇院登場,圖爲節目劇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聯手合作的作品《波》,透過AI人工智慧和科技工具紀錄舞者的身體數據,經過程式學習生成影像、音樂,與舞者共舞。臺中國家歌劇院13日表示,《波》紀錄了雲門舞者的身體數據,創造一個雲門AI,並融入在編舞中。

今年是雲門舞集創辦50週年,臺中國家歌劇院指出,鄭宗龍在2019年創作的《毛月亮》,首次探索人性和科技主題;鄭宗龍的創作《波》與真鍋大度合作,真鍋大度團隊擅長以AR擴增實境、投影映射模糊虛實,並運用無人機、機器手臂、印表機等科技製造視覺特效。

臺中國家歌劇院指出,《波》是鄭宗龍重新突破之作,構思作品時觀察到,疫情使世界快速變化,接連發生戰爭、國際通膨及極端氣候等波動,並傳遞到我們身上。《波》以AI人工智慧和科技工具紀錄舞者的身體數據,經過程式智慧學習,創造一個雲門AI,再透過音樂、程式下指令,編寫令人無法預測的舞步,再融入編舞中。

「非常渴望讓很原始的、很本質的身體舞蹈,跟真鍋所謂看不見的一種波動、驅動,找到一種對話的方法」鄭宗龍說,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速度很快,想嘗試與其交織而不是追着跑,順着50年的雲門身體,能與當代科技在舞臺上迸出新的共存關係。

鄭宗龍表示,觀衆在舞臺看到奇幻影像、AI跳舞影像、如行雲流水的音樂,都源自雲門舞者,展現前所未見的和諧。他說,在經歷《波》的創作歷程後,重新發現人的動態與舞者身體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