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匯」可抵消二氧化碳 產官學攜手談減碳新策略

中興大學30日舉行「土壤碳匯發展現況與企業ESG國際論壇」邀集美、日、英、臺等學者及企業與談。(中興大學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國立中興大學30日舉行「土壤碳匯發展現況與企業ESG國際論壇」邀集美、日、英、臺等學者及企業與談;其中土壤碳匯可抵消人類活動所增的二氧化碳排爲一大發現,提供國內減碳新發展趨勢。

會議中指出,因應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土壤的負碳能力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土壤碳匯又俗稱黃碳,是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匯潛力場域,有效捕捉大氣中二氧化碳,並將碳儲存或固定。

法國曾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1)提出「千分之四倡議」,認爲利用土壤固碳,全球每年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4%,將可抵消人類活動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

另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DoKyoung (D.K.) Lee教授,以「美國農地碳儲量量化框架」爲題,說明系統性地量化美國農田的碳儲量。

日本北海道大學平野高司教授,以「熱帶泥炭地擾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爲題,說明如何減緩因人爲干擾所造成之熱帶泥炭地二氧化碳排放。

英國則以「環境、社會和治理領導與碳和土壤科學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爲題,探討企業對 ESG 的反應,並以土壤碳研究爲例來找出試驗過程的障礙。

會議從「土壤碳儲量監測與管理技術」、「陸域生態系統管理對土壤碳匯之影響」、「永續農業發展對土壤健康與增匯之潛力」及「土壤固碳策略與企業ESG」等4面向探討國內可發展趨勢,爲淨零碳排帶來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