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水整治技術認證制度上路 協助國際共享技術

環保署說,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發生後,大多污染行爲人較難選擇合適的整治技術與整治策略。環保署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與整治認證制度的第一步,就是從近5年已經完成整治解除列管的污染場址中,篩選出整治技術優良且整治工程管理良好的整治業者,授予中英文版本「污染場址完成整治技術證明」,並將改善成功的案例、業者資訊與整治過程等相關資訊摘要,放在網站上供各界參考。環保署表示,透過這項證明的發放,一方面將國內過去不同類型場址與環境條件的案例整理歸納,提供民衆管道以便快速查找與諮詢,一方面可作爲整治業者向外推廣業務之實績證明。

環保署表示,預計明年續將再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整治有效性整治技術證明」,由整治業者提出有效技術的自我宣告,透過專家審查後核予技術證明書,正面表列適用的條件範圍與效果,將對國內技術的功能、限制及效果,能有完整而精確的評價,同時進行技術品質把關,保障民衆可以獲得良好的技術服務。

爲了幫助國內整治業者與環保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環保署將以ISO14034環境技術查證標準爲基礎,建立我國「環境技術查證」制度,從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出發,逐步涵蓋其他歷年來國人自行開發之優質環保技術,對這些技術的表現能力、創新性與環境友善程度做系統性的評價,並透過國際組織互相認證的方式,幫助國內環保技術成立環保國家隊,進軍國際市場,協助解決各項環保問題。

環保署強調,藉由3階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整治技術認證制度的推動,加速國內污染場址整治工作,並建立技術典範,同時也引導國內技術更新與提升,讓國內優良技術能順利進入國際市場,與地球村的夥伴,共享技術研發的果實,打造永續循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