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遺體怎麼處理? 動物園給答案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動物園提供)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各界不捨,外界關心牠的遺體如何處理。園方考量到團團是臺灣僅有的雄性大貓熊,加上全世界目前完整保存的大貓熊樣本數量稀少,會盡可能完整保存團團的皮毛、骨骼,以及精子、體細胞、幹細胞等活體細胞,作爲野生動物醫療與照養技術精進的參考重要依據。至於團團是否會製成標本展出,目前言之過早。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團團來臺北市立動物園14年,對科學、教育、療愈人心等方面皆有貢獻。由於貓熊是國際知名物種,團團來臺時機特殊,動物園有國際責任以及該做的事。

他說明,透過參考各國動物園案例,以及動物園專業判斷,園方會保留解剖資料、影像,將團團當作「準大體老師」,目前已有冷凍精液、培養活體細胞,接下來會盡可能保存骨骼跟毛皮,學術用途的樣本亦會盡所能留下。

未來是否展示團團的標本?曹先紹說,活體細胞、冷凍精液不能展示,團團的骨骼跟毛皮具珍貴价值,園方仍在思考如何呈現在民衆面前,其他言之過早。

對於園方是否會舉辦追思會,他表示,短期內動物園會讓大家抒發對團團的關心,舉例來說,目前大貓熊館有設置追思看板供民衆留言,26日會先撤離。未來會先把相關資料做整理,準備好後再讓大家用不同形式追思。若要舉辦追思會,得先把資訊兜攏。

他並指出,動物園未來將透過一系列教育解說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團團的故事,讓牠的生命價值喚起其他動物保育教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