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電視市場 迪士尼的思維盲點
(示意圖/達志影像)
據報導,迪士尼旗下11個頻道年底將全面撤出臺灣有線電視市場,轉向Disney+平臺,包含國家地理頻道、衛視中文臺、衛視電影臺等多個頻道,震驚業界。其中,衛視中文臺更是第一家「老三臺」之外的電視臺,自1991年開播至今已有32年的歷史,讓許多觀衆大喊不捨。有業者分析,OTT浪潮興起,若只能集中火力「選邊站」,OTT勢必是唯一選擇,但也有業者認爲這是大膽冒險的做法,畢竟OTT收入還不穩定。
自從以Netflix爲代表的OTT TV興起之後,就經常被拿來與傳統有線電視相比,OTT TV的確是對數位影音產業的一種破壞式創新,但要說OTT TV與有線電視之間的戰爭是一種零和遊戲,又未免太不理解產業了,而這種誤解是可能發生在許多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傳統媒體想轉型到新媒體的過程中。
OTT TV與有線電視有相似之處,亦有差異之處,然而其差異處遠大於相似處。就相似之處而言,兩者均提供戲劇、影集及電影等內容,但就算如此,兩者內容的屬性差異極大。
首先,Disney是以閤家歡的收視情境爲其打下不朽品牌,Netflix卻是因寬頻網路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媒體盛行後異軍突起的一種新興力量。一個強調合家收看,一個強調個人化內容品味,差異不可謂小。
Netflix作爲影音「產業」後進者,其諸多原創內容以強調羶色腥加暴力元素等感官刺激、挑戰道德邊緣等強烈戲劇效果爲主,因爲是個人化影音,當然也就無傷大雅。但如果一個閤家歡品牌也放置如此的內容,觀衆難道不會對其產生品牌認知的混淆?品牌形象一旦瓦解,損失是否難以估量?反過來說,如果Disney+仍主打合家歡氣質的內容,那它又如何能成功搶進個人化媒體市場?
其次,有線電視產業打從第一天開始,爲了滿足客廳情境,除了電影、戲劇、影集之外,無論是兒童、紀錄片、新聞、教學、綜藝、成人、科學等屬性應有盡有,目前OTT TV能夠提供這樣豐富的選擇嗎?
再來,以商業模式來說,有線電視的商業模式驗證成功已達數十年之久,反觀OTT TV也不過是近十年的事。其中,美國的Netflix及中國的愛奇藝、優酷、騰訊,都是經過長期的虧損後才轉盈,且因其天生國際化的屬性,除了中美兩大強國能撐起之外,還有什麼國家也可以?
換言之,OTT TV不同於有線電視,充其量是成功的破壞式創新者,但絕不是一個放諸四海皆可的生意模式,更別說它經營模式本質上的矛盾、龐大的內容及頻寬的成本、 看完即退訂的低用戶忠誠度等,皆可預見其成長將會更快撞到天花板,與靠國內市場便能自給自足的有線電視產業屬性差異不可謂小。
這應該不是發生在臺灣的單一事件,迪士尼提到,基於集團經營策略及全球佈局考量,規畫陸續退出臺灣及其他區域的電視市場。不幸的是,迪士尼的高層把有線電視與OTT TV當成是零和遊戲,這也才能解釋其爲何要全部退出有線電視產業、壓注OTT TV。從上述我分析兩業態的差異,讀者應該可以體會到這樣的決定是有多麼地孟浪。
據媒體報導,去年Disney+ 一度超車Netflix,成爲全球訂閱數最多的串流平臺霸主,但如今 Disney+ 已連兩季訂閱數下跌,訂閱戶數減少400萬,是上線以來最慘的下跌紀錄,訂閱戶數與Netflix的差距愈拉愈開。
迪士尼高層應該做的不是豪賭,而是好好地瞭解新舊媒體深層次的差異,以及慎思其經營策略。(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