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落地見效

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是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的具體體現。隨着“白名單”加快落地見效,將有效緩解房企資金緊張問題,支持項目開發建設交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能夠入圍“白名單”並實際獲得貸款,對房地產項目和房地產企業而言是一場“及時雨”。

針對當前部分房地產項目融資難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建立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各地加快建立以城市爲核心的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向本行政區域內商業銀行推送,滿足房地產項目和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是各地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具體體現。隨着“白名單”加快落地見效,將有效緩解房企資金緊張問題,支持項目開發建設交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是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重要內容。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是在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的機制,由城市政府分管住房城鄉建設的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屬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金融監管總局派出機構等爲成員單位。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定期組織各方會商,及時研判本地房地產市場形勢和房地產融資需求,協調解決房地產融資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搭建政銀企溝通平臺,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精準對接。

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是篩選確定支持對象的過程。協調機制根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情況及項目開發企業的資質、信用、財務等情況,按照公平公正原則,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向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推送。同時,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逃廢金融債務等問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項目,要提示金融機構審慎開展授信。

不久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建立了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並向當地金融機構推送了第一批107個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白名單”中的北投荷院項目獲得民生銀行南寧分行3.3億元開發貸款,這是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機制提出後第一筆落地的貸款。截至1月底,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涉及房地產項目3218個。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

“白名單”有助於更好滿足合理融資需求。能夠入圍“白名單”並實際獲得貸款,對房地產項目和房地產企業而言是一場“及時雨”。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評估“白名單”中的支持對象,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建立授信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支持。

“白名單”有助於房地產項目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銀行接到融資協調機制的“白名單”後,積極與房地產企業交換信息,與名單內房地產項目對接,精準解決問題。近期,一些房地產企業紛紛表示,企業的多個項目已入圍“白名單”。企業普遍認爲,相關項目將獲得融資支持,有助於緩解資金壓力,推動保交付、資產盤活,提升項目可持續經營能力。與此同時,由於“白名單”中列出的是具體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而不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這有助於區分集團公司債務風險和項目公司開發運營風險,更加精準支持合理項目融資需求,有序推進房地產項目正常開發建設。

“白名單”有助於保障在建項目順利交付、切實穩民生。對購買了“白名單”項目的購房者而言,心裡也會更踏實,一旦有了銀行貸款的支持,就會離房地產項目加快施工進度以及房屋最終交付越來越近。

“白名單”還充分體現了一視同仁,可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各商業銀行內部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優化貸款審批流程,細化盡職免責規定,對“白名單”及時開展評審,加快授信審批,對合理融資需求做到“應滿盡滿”。一些銀行正在加大對優質非國有房企的項目融資支持力度。近幾個月來,一些銀行對非國有房企的開發貸款投放逐月提升。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中,也有84%的項目屬於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開發的項目。(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