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產智慧農機加快發展

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各地智慧農機使用率不斷提高,正成爲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實施好2025年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通知》也明確,要進一步擴大老舊農機報廢補貼範圍,補貼標準也將顯著提高。

與傳統農機相比,智慧農機通過集成導航、遙感、通信、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不但能夠實現農業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生產,還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

發展國產智慧農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國產智慧農機使用率穩步提升,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在我國一些糧食主產區,進口智慧農機仍佔據主導地位。資金壓力、售後服務、技術依賴、數據安全、貿易風險等問題制約了國產智慧農機的進一步推廣。

推動國產智慧農機產業加快發展刻不容緩。農機企業應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拓寬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渠道,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方式,解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難題。相關部門也要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以加大財政補貼、鼓勵金融支持、規範行業標準、保護知識產權等措施,優化農機產業發展環境;在農業大省或農機需求集中的地區建設產業園區,鼓勵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幫助有條件的農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並加強高端技術人才培養,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 (作者:馬維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