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臺灣邁向精準醫療 賴清德提「三大方向」

副總統賴清德。(總統府提供)

國內本土疫情案例仍持續增加,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我們不能心存僥倖,必須要做好各項準備,面對未來可能再有的疫情。他列舉醫療人才培養、保障醫療人員、科技應用等三大精進方向,期盼在智慧化之後能邁向精準醫療,不僅提供國人更好的診斷治療,也能帶動臺灣產業的發展。

副總統賴清德。(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今天下午出席「2022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分別頒發「特優機構」及「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獎項,他在致詞時表示,這三年來,全球都受到疫情的衝擊,臺灣醫界勇敢站在第一線,成功扛起保護國人生命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穩定社會的重責大任。

他認爲,防疫視同作戰,當有戰事發生,第一線保家衛國的是國軍弟兄;當疫情來時,保家衛國的就是醫界全體醫療人員。在這場疫情過去之後,相信醫界每一個人都有資格配戴一枚勳章,大家勇敢承擔,理應得到社會的高度肯定。

賴清德提到,大家有辦法成功扛起責任,也是因爲過去幾十年來,臺灣的醫療教育、訓練及醫策會不斷督導,讓醫療品質不斷精進。他特別感佩包括醫師、護士、醫檢師、放射師等所有相關醫療人員,明知道病人感染COVID-19,仍然勇敢面對,「看到他們走進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的背影,都令人非常感動,這就是臺灣醫療人員的可貴之處」。

他感謝各大醫學院及所有醫界前輩,幾十年來辛苦打下的基礎。但也強調,我們不能心存僥倖,必須要做好各項準備,面對未來可能再有的疫情。我們還要持續精進,第一,是人才培養,包括醫學教育及人才訓練;第二,在國家政策及法律規定中,持續給予醫療人員更寬廣服務的空間,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或權益。

第三,科技應用也非常重要,工業4.0之後,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雲端運算及區塊鏈等,已經讓全球進入全智慧化時代,每一個國家都在全面性進行數位轉型,臺灣也不例外。醫界也不落人後,智慧醫療已有相當的基礎及規模,並持續加強。

他期盼在智慧化之後能邁向精準醫療,不僅提供國人更好的診斷治療,也能帶動臺灣產業的發展。過去幾十年來,許多中小企業主爲臺灣打下深厚基礎,無論在工商、半導體或ICT產業,都是臺灣用來結合醫療服務水準或健保大數據,往精準醫療方向邁進的重要手段。他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持續精進臺灣的醫療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