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亞洲北約」 石破茂可能突破《和平憲法》?
▲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於9月27日針對總裁選舉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幹事長石破茂當選新任總裁。(圖/路透)
● 汐澪/政治學者、香格里拉對話會觀察員
連續5次衝擊自民黨總裁大位的石破茂終於如願以償,併成爲新的日本首相。
石破茂在日本政壇也算曆練豐富,既在黨內做過幹事長,也擔任過農林水產大臣,防衛大臣等重要內閣職務。不過相較這些,人們對他的軍事,外交以及亞太政策或許更爲關注。考慮到石破茂是繼承自民黨衣鉢的人,那麼他的種種想法更多的還是需要從自民黨的執政經驗中去尋找。
「防衛」爲國安核心 美國爲唯一盟友
事實上由於二戰戰敗,日本在1947年頒佈《和平憲法》。該憲法的目的是同盟國希望阻止日本軍國主義重現。因此《憲法》序言就明確表示:「日本絕不應再因政府的行爲而遭受戰爭恐怖。」同時,正文中也有規定:「日本人民永遠放棄作爲國家主權的戰爭以及以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爲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因此,日本國家安全概念在過去幾十年內長期被定義爲「防衛」,即「只有在遭受攻擊時纔會使用的防禦力量」,這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組織──自衛隊。
▲ 日本國家安全概念爲「只有在遭受攻擊時纔會使用的防禦力量」,這就「自衛隊」這一獨特組織。(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雖說日本很長一段時間的國防支出僅佔GDP的1%左右,看起來不多。但這明顯是忽略了其經濟規模導致的誤解。畢竟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造就了經濟奇蹟, 超過了法、英、西德,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的泡沫經濟,人口老化與社會機能萎縮對日本造成了巨大影響,但這依舊沒有完全動搖全其名列全球前端的經濟地位。這一切的證明便是日本仍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第二大財政捐助國、聯合國第三大財政繳納國,並與美國一起成爲亞洲開發銀行的最大捐助國。所以,龐大的經濟規模使得僅僅1%的防務投入依舊相當可觀。
此外,根據1951年《日美安保條約》,美國爲日本唯一的正式安全盟友,而這也是美國二戰後在亞太地區建立「軸輻」雙邊聯盟體系的關鍵一環。該體系不僅建構了以美國爲首,美日爲基礎,美日韓臺爲結構的亞太戰略佈局,同時也讓美國擁有更多影響力,並剝奪了盟友作爲亞太安全規則制定者或調解人的角色。
▲ 根據1951年《日美安保條約》,美國爲日本唯一的正式安全盟友。(圖/翻攝日本陸上自衛隊)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自民黨鷹派勢力擡頭 多番挑戰《和平憲法》
話說回來,推動該體系發展,兩任日本政府可謂功不可沒。
一任是吉田茂內閣,其核心理念爲日本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同時在全球事務中保持「低姿態」,採取「經濟至上」的國內政策立場,專注於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簡單來說就是藉由美國利用日本重塑亞太安全之際,借勢發展經濟。
另一任是中曾根內閣。這一次,日本開始強調「主動防衛論」,並將日美安全捆綁爲一體。當時,內閣批准日本參與美國總統雷根的戰略防禦計劃,即「星球大戰」,並發展天基飛彈防禦能力,同時日本的國防開支也開始提高,超過其自行設定的1%上限。
幾次三番,自民黨內部鷹派也就漸漸擡頭。尤其是假借1992年到1994年的第一次朝核危機和1995年到1996 年的第三次臺海危機強行推動新的安全政策舉措,目的就是要挑戰以「防衛」爲基準的安全軌跡。
而後,三屆自民黨政府不斷嘗試突破《和平憲法》。
▲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強調「主動防衛論」,並將日美安全捆綁爲一體。(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其一是1996年至1998年的橋本龍太郎政府。橋本任期內的主要外交成就是主持了《日美聯合作戰方案》自1978年發佈以來的首次修訂。修訂內容就是希望美國給予日本更多的安全自主權,允許其對周邊局勢所引起的突發事件採取軍事行動。這就是日本從「自衛」到「軍事正常化」的關鍵一步。
其二爲2001年至2006年的小泉純一郎政府。他藉由當時美國「全球反恐」大作文章。先於2001年10月,通過了《反恐怖主義特別措施法》。同年11月,便向印度洋派遣海上自衛隊,爲美國領導的阿富汗行動提供後勤支援。後又在2003年12月通過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案》,使得陸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被部署到伊拉克和科威特。這是日本自衛隊首次不受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進行國際部署。
其三就是安倍晉三。在第二次組閣後,透過「中國威脅論」,推出了日本自1945年以來影響最爲深遠的安全政策──希望恢復日本完全獨立自主。他認爲二戰後的日本已經喪失了這種自主權,所以有必要爭取回來。且要積極改革戰後體制,並使日本重返全球一級地位(正常國家化後的亞洲統治地位)。
▲ 安倍晉三透過「中國威脅論」,提出「希望恢復日本完全獨立自主」的想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石破茂最終目的在推動「亞洲北約」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石破茂,他的政策既可以說是繼承自民黨,又可以認爲是更隱晦、更有野心。
一方面,石破茂並不贊成安倍對日本現行安全政策進行激進改變,原因是他認爲時機不成熟。換句話說,他判斷此舉會遷怒中國和周邊國家,所以還是要採取務實立場,要維持與中國的關係,同時審慎推動自主國防與外交,並積極扮演亞太角色。職是之故,石破茂也一度被認爲是「安倍批評者」,例如,當安倍提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主張時,時任防衛大臣的石破茂就公開表示「所謂臺灣有事,必須要更具體且細緻的認定及應對」。這就是他隱晦的一面。
另一方面,石破茂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推動「亞洲北約」計劃。前面有提到,美國在亞太地區並沒有明顯的結盟組織,而是透過「軸輻」雙邊聯盟體系層層建構其力量。而石破茂強推「亞洲北約」,就是要將體系組織化。
▲ 石破茂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推動「亞洲北約」計劃。(圖/路透)
進一步來說,與北約類似的是,美國雖然掌握主導權,但在區域安全上還是以具體國家爲主,所以英、法在北約就扮演了關鍵角色,而一旦「亞洲北約」形成,那麼這個區域角色顯而易見會由日本擔任,這將極大助力石破茂、自民黨,乃至支持者幾十年來想要突破《和平憲法》,進而達到拓展軍事力量的企圖。
因此,由石破茂領導的日本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亞太地區,值得進一步觀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