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健康臺灣千里共行 賴清德:國人10%的時間是不健康

副總統賴清德(右)20日出席「亞洲步道聯盟秘書處揭牌暨營運計劃國際記者會」,並與臺灣千里步道協會理事長張長義(左)一起完成揭牌儀式。(劉宗龍攝)

副總統賴清德(圖)20日出席「亞洲步道聯盟秘書處揭牌暨營運計劃國際記者會」,應邀上臺致詞。(劉宗龍攝)

副總統賴清德今出席「亞洲步道聯盟秘書處揭牌暨營運說明國際記者會」,賴清德提出「健康臺灣,千里共行」的構想說,臺灣國人平均壽命約爲80歲,但不健康餘命約爲8年,等於國人有百分之十的時間是不健康的。他希望可以達到活越久、健康越久,縮短不健康的年數。

賴清德致詞時,肯定「臺灣千里步道協會」讓臺灣成爲亞洲健行者的中心;他提到,過去他擔任臺南市長,聽到「千里步道」的構想時,就曾在心中想像,用步行穿越臺灣從北到南的每一個城市,期間會看到美麗的風光、沉浸於不同的文化與產業,並接觸各地的人民,會是很棒的景象。

他說,因此他立即響應,參與推動山海圳國家綠道的串聯,讓民衆可以從臺江國家公園出發,走到烏山頭水庫;後來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也持續推動,如今,山海圳綠道已經可以從海拔0公尺的臺江國家公園,走到海拔3900多公尺的玉山,全長177公里,非常歡迎臺灣所有的民衆、亞洲及世界的健行者一起來體驗。

賴清德指出,他過去與千里步道協會一起走訪淡蘭古道、樟之細路,也邀請駐臺使節一起前往阿里山特富野古道,那是非常棒的體驗,外賓們也很享受。但他同時也感到可惜,因爲很少外國人知道臺灣有這麼棒的步道。因此,推廣臺灣成爲亞洲健行者的中心是很棒的理念,用山野交朋友。

他說,讓臺灣不只是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與國際同步,也並非只有半導體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還有許多生活及文化等面向值得讓國際社會了解,從而成爲更好、更緊密的朋友。

賴清德認爲,縮短不健康年數的方法很多元,建立個人的健康習慣非常重要。人在有年紀以後,走步道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可以同時領會山林之美及人情的溫暖。他相信千里步道可以發揮相當的功能,期待大家一起響應千里共行,實現健康臺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