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海軍上將稱對臺動武陸經濟將受重創 陸媒:下大棋不能算小帳

陸媒認爲打仗不可能不流血犧牲,不可能不影響經濟,在臺灣問題上「下大棋不能算小帳」。圖爲共軍艦艇在臺灣東部海岸巡弋。(圖/新華社)

這些年臺灣退役軍方人物頻頻在政論節目上放話,引來各界褒貶不一的評價,甚至連被稱爲學者型將領的退役海軍上將陳永康也不能免。陳永康近期在講座中提到大陸對臺動武自身的經濟會遭重創,引來大陸媒體批評,指稱「打仗不可能不流血犧牲,不可能不影響經濟」,大陸對解放臺灣有決心,因此「下大棋不能算小帳」。

陸媒指出,陳永康1974年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後來又前往海軍指揮參謀學院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深造。從1982年開始,陳永康就開始在臺灣的軍事雜誌投稿,從專業論文到通俗軍事科普都有發揮。後來還翻譯了英國人戴維.費爾霍爾撰寫的《蘇聯海洋戰略》一書,1997年起開始在《中國大陸研究》期刊上發表研究中共海軍發展與「藍水海軍」理念等文章。

陸媒指出,從研究內容看來,他對於大陸海軍在本世紀的大發展有過前瞻性的預測,同時他也認爲大陸會不斷推動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在海軍任職生涯中也多次向當局建議,希望擴大對於海軍的投入。

由於具有美國高等軍事學院學歷,陳永康在軍中平步青雲,除擔任過駐美武官之外,還出任海軍168艦隊的艦隊長。1999年他再被派駐美國擔任臺灣駐美代表處的軍事協調組組長,多次接受美國軍方媒體訪問。

陸媒指出,陳永康曾提出要讓臺灣海軍邁向「藍水海軍」的發展策略,非常有遠見,可惜在臺灣內部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此後臺灣經歷政黨輪替,陳永康並未受重用,直到2011才升任上將並出任國防大學校長。在2013年出任海軍司令期間,陳永康推動「國艦國造」計劃。蔡英文上臺後,陳永康從軍界退休,擔任軍方諮詢委員和中山科學院董事。

在2018年中美關係轉趨緊張後,美國軍方頻頻放出「2020年解放軍攻臺論」,暗示臺灣購買更多的武器。陳永康對此評論稱,「臺灣有信心可以贏得戰爭,美國可以協助阻止戰爭發生。」大陸學者則批評這種說法是給自己壯膽,認爲兩岸如果發生戰爭,「臺灣沒有絲毫抵抗能力,臺灣社會也沒有抵抗的意志」。2022年兩岸的局勢可謂是一觸即發,陳永康曾表示,「若臺海戰爭爆發,從頭打到尾,臺灣會全毀。」但是,同時他也強調了臺灣軍隊的戰鬥力,以及強化了的海灘防衛,共軍沒有可登陸的舞臺。

陳永康近期再次發文指出,「大陸一旦開啓戰端,自身經濟也會受到莫大損失,若以國際航線圖對照去年8月圍臺軍演來看,上海洋山港、寧波舟山港恐怕就要停擺了,其他國家也承擔不起這個航線中斷的風險。」而且他還以「臺海風險不如現在各界所想像的高」,來回應美國對於臺海局勢的推測。

陸媒對此批評道,陳永康忽略了大陸對於解放臺灣的執着和決心,「下大棋不能算小帳」。如果大陸一直都只是拘泥於利益上的得失,那麼很多事情早已天翻地覆,甚至連「抗美援朝」可能都不會出現。

陸媒認爲,臺灣是大陸的根本利益,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打仗不可能不流血犧牲,不可能不影響經濟。關鍵就要看在真實的天平中,這些損失和臺灣島相比孰輕孰重而已。陳永康當然知道這一點,其發言也只不過是借經濟來充當擋箭牌罷了。